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家服务
曹妃甸区2024年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4.03.01    新闻来源: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浏览次数: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进一步确保水稻在我区做为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主导产业的安全发展,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重点推广的技术

1、推广基质育秧技术,进一步推进完善高标准集中育秧基地建设,巩固提升集中育秧特别是基质育秧的比例。

2、集成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等,提高肥水药利用率,节省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

3、紧紧围绕绿色、优质、高效三个关键词,集成推广水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和模式。

4、示范推广稻蟹、稻虾、稻鱼等立体种养模式,提高水稻复合收益,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种植生态模式。

二、良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米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多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加强优质高食味水稻新品种推广。

在津原89、津育粳22、滨稻8等主导品种的基础上,以水稻新品种为重点,引进、示范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对津原89新系、津原986、滨稻9、香粳5、津育粳29、津育粳35、金粳521、金粳618、金稻939、香糯9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根据水库供水情况并结合今年的降雨量、气温及常年种植模式,建议早、晚熟品种搭配种植,避免因种植品种单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减产。

三、育秧管理

(一)育秧准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势高、盐碱程度低甚至无盐碱地块做床。自制营养土要确保混拌均匀,养分均衡,土质疏松,一般4月上中旬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播前做好晒、选、浸、催等种子处理工作。床土配制要防止未腐熟的有机肥拌入。营养土必须混拌均匀,并在装盘前1~2天拌好,盖上塑料膜焖置处理。

特别注意做好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浸种预防,只能播种前通过药剂浸种预防,在水稻苗后施药是无效的,只会增加水稻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播种前应该确保全部稻种用乙蒜素或乙蒜素·杀螟丹等药剂浸种,72~96小时后控干水份,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等种传病害。用甲霜灵拌种预防青枯病、立枯病。浸种时注意浸匀浸透,特别注意不能带包装袋浸种并且每天注意充分搅拌1~2次。

(二)基质育秧。基质育秧要选用生产应用良好、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常规育秧对育秧土的要求很高,我区水稻育秧存在大量取土或外地购置客土等现象,大量刮取农田耕作层表土、需劳动力多、机械负荷大、不便于运输和规范化作业以及破坏耕地等问题,操作中还存在营养土盐碱不均匀、调酸不均匀等现象,特别是春季容易出现连续低温天气,从而造成秧苗立枯病、青枯病、黄化等现象。尤其在是取用旱田表土时,由于土层中含有上一年使用的除草剂及抑制作物生长的多效唑等残留,极易造成出苗不好甚至不出苗等情况,应用基质育秧基本可解决这些问题,并可减少农药施用,采用基质育秧,省工省力,适合标准化管理,秧苗健壮无病,均匀一致。

(三)育秧期温度调控。大棚育秧播种后覆土应保持均匀一致,可覆盖无纺布或地膜保温保湿,无纺布或地膜在秧苗青头时揭掉。适时通风控温炼苗,棚内温度出苗前不超过32℃,1叶1心期25~28℃,2叶1心期22~25℃,3叶1心期20~22℃,尽量避免出现2.5叶期棚内温度超过25℃的现象,秧苗生长期间温度不低于10℃。普通育秧可平铺无纺布保温,本田育秧应采取拱棚覆盖。为提高保温效果,可在床面平铺地膜或无纺布外覆盖农膜。当秧苗1叶1心期及时撤去棚内地膜,并根据温度和秧苗长势及时通风炼苗。

(四)水分与施肥管理。苗床要浇透底水,出苗期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水。2.5叶前要在秧苗出现早晨叶尖不见露珠、中午心叶卷曲、秧盘表土发白等情况才可补水,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宜在早晚。井水应先晾晒升温后再浇,避免因温度骤降影响秧苗生长。局部缺水,可少量喷浇,杜绝大水漫灌。秧苗叶片普遍褪绿或发黄脱肥时,每百平米苗床可用硫酸铵2~3千克兑水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防止烧苗。

(五)秧田期病害防治。春季气温波动较大,要密切关注秧苗生长情况。在营养土杀菌、种子拌种消毒、1叶1心期浇喷药剂等三个环节防治立枯病或适时进行秧苗调酸处理。大棚育秧1.5叶期以后,如遇低温阴雨天气,转晴后要立即通风补水,防止苗床温度升高过快,并对秧田消毒,防止青枯病发生。

育秧田期间的立枯病和青枯病,主要通过营养土减少底肥用量或均匀搅拌、用甲霜灵等有效药剂拌种、适时提早通风炼苗等预防。试验结果表明,2叶期后尤其是见病后施药即使再贵的药剂都是无效的,救治的唯一有效措施是适当多浇水。

(六)移栽前准备。移栽前3~5天,每平方米苗床撒施磷酸二铵100克,后喷清水洗苗,可用药剂预防潜叶蝇。在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应蹲苗壮根,有利于插秧后快返青、早分蘖。也可增施生物菌素,进一步提高秧苗素质。结合秧苗生长、供水等实际情况,做到适龄期移栽。

四、本田栽培管理

(一)本田耕整地。提倡本田秋翻冬季深耕,春季选择晴好天气开展整地作业,实现田面平坦、土壤细碎、上糊下松、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的整地效果,结合除草封闭,沉浆保持水层3~5天即可插秧。盐碱较重的地块要注意多次泡田洗盐,沉浆天数要适当延长。

(二)适时移栽。我区主要采取秧龄为3.5叶的机插移栽方式,结合育秧早晚,移栽期一般从5月上中旬开始至5月下旬结束,尽量不插6月秧。插秧应深不过寸、浅不露根,插后行直、穴匀、秧正。

(三)构建合理群体。根据我区水稻品种产量结构,通常亩成穗25~28万穗,每株秧苗形成有效茎蘖5个以上,移栽基本苗数4.5~5.5万株,插秧密度应根据地力条件,一般插秧规格30cm×16~18cm,每穴3~5株,强分蘖品种可适当减少移栽密度。

(四)合理施肥。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配合、氮磷钾元素要均衡、锌肥适当施用的原则,因需因地合理施肥。结合翻耕或旋耙亩施充分腐熟优质农肥1000~1500千克。一般亩施纯氮12~15千克、五氧化二磷5~10千克、氧化钾10~15千克、锌肥1~1.5千克。氮肥分为基肥(基肥40%)、蘖肥(40%~50%)、穗粒肥(穗肥10%~15%,粒肥0%~5%),基肥于旋耕前施用,生产上因旋耕与插秧间隔时间较长,因此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水稻侧深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该方法在原有用量基础上可减少施肥量20%以上。磷肥全部做基肥施用。钾肥50%作底肥,50%作追肥。锌肥同氮肥蘖肥一起施用。此外,要根据植株叶色变化调整施肥量,叶色落黄严重时要适当增施,反之则少施或不施,降雨量多则适当少施,降雨量少则适当多施,避免后期养分不足或贪青晚熟。

我区大部分是以氯化钠为主的滨海盐碱地,施用含氯肥料会加重盐碱害,在水稻缓秧分蘖期易出现缩苗现象,而治理缩苗需常换水又会造成肥料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可以适时进行根外追施锌肥,防止水稻缩苗。近些年稻田底肥大量施用的所谓缓释、控释的“一次性肥”实际上多为含氯的复混肥,不利于水稻生产尤其不利于盐碱重的水稻生产,应选用硫铵、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复合肥,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配方施肥。

(五)科学灌溉。坚持以浅水为主、适时晾田、浅湿交替的原则。盐碱地排水洗盐2~3次,移栽后当土壤盐分大于0.2%时4天左右换一次水,水层以浅为主,干湿结合,出现旺长适当晾田。

移栽后浅水护苗3~5天,返青后本田灌溉以浅水为主、浅湿结合,结合两次灌水间隔短期落干露田通气;从10叶左右开始,当群体总茎数达到所需穗数80%左右排水晒田;拔节孕穗期保持5~8厘米水层,如遇低温天气(平均气温连续低于19℃或夜间低于17℃),水层深度可到15厘米,过后立即恢复原水层,至抽穗开花期浅湿交替灌溉;结实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收获前10~15天排水。

(六)病虫草害防治。坚持以农艺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做好病虫草害防治。针对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等易发病害,做到早监测、早预防。针对稻飞虱、二化螟、稻水象甲、粘虫等虫害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要充分利用杀虫灯、性诱剂及植保机械等进行综合防控和统防统治,选择晴天或雨后喷施化学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防止发生药害。特别需要说明的几点:

1、本田缓秧分蘖期潜叶蝇 在秧苗移栽前施药预防做到带药进大田,移栽后进行浅水、深水交替轮换,减轻其发生程度,只在插秧较早的水稻本田低洼局部区域施药防治,而且这种低温性害虫随气温升高会受到明显抑制,进入6月中旬后不必再施药防治。

2、本田缓秧分蘖期鳃蚯蚓(红线虫) 不是害虫而是益虫,不应盲目施药滥治,否则不仅增加水稻生产成本,而且污染稻田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诱发稻飞虱等虫害。

3、二化螟 因去年二化螟对多种药剂产生抗药性,对上年虫量较大的地块可适时早期重点进行药剂防治,应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以高效微毒和以胃毒为主的杀虫剂,对二化螟防治高效低毒且对鱼虾蟹较为安全。

4、纹枯病 该病发病期较长,可造成水稻隐性减产,是制约水稻产量和米质的主要因素。防治该病可选用噻呋酰胺、嘧菌酯或多种三唑类等高效低毒杀菌剂,施药期适当提前,第一次施药期可在7月上旬,第二次施药期在孕穗后期,施药两次即可使纹枯病的得到有效控制,病原数量会大大减少,病情会逐年下降。免除纹枯病的侵染水稻叶鞘和叶片在正常发育后,制造的光合产物相应增加,水稻产量和稻谷出米率都会显著提升,并可兼治稻曲病。

5、稻瘟病 是水稻第一大病害,是监测预报和防治的重点。除应控制总肥量和穗肥量以减轻病害发生外,种植津原89等较抗病品种的稻田应观测叶瘟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根据抗性变化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施药防治;种植津育粳22等较为感病水稻品种的稻田应注意提前施药预防,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和齐穗期。

6、灰飞虱 根据试验示范观察,津原89、津育粳22、滨稻系列、津原U99、金稻919等晚熟品种的水稻,较抗灰飞虱或灰飞虱不足以造成危害,不必施药防治。

7、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均为远距离迁飞性和偶发爆发性害虫,防治工作重点是做好本地和南方异地监测,搞好虫情预报,根据虫情确定是否需要防治。

8、蚜虫 因去年水稻成熟期温度高,有部分发生,需注意。

(七)适时收获。一般在黄熟期至完熟期,当水稻上部茎叶及稻穗完全变黄,籽粒坚硬充实饱满,有80%以上的米粒达到玻璃质,水分含量在17%~20%之间为适宜收获期。未降到适宜籽粒含水量的地块,收获后及时进行晾晒、烘干等处理,确保存储安全。

(八)应急处置。一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预防,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二是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对应补救措施。当遭遇低温或高温时,要调控氮肥施用量,适当增加钾肥、磷肥及锌肥。洪涝灾害后,高温烈日天气要渐次排水,阴雨天可一次性排干,清除植株上的泥沙和杂物,排水后适当晒田,实行间歇灌溉,结合植株长势酌情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氮磷钾复合肥等,同时加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治。遭遇高温热害,在深灌水、日灌夜排、调控施肥等基础上,酌情喷施生长调节剂。遭遇风灾、雹灾,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结合长势酌情喷施叶面肥,尽快恢复植株生长。当可能出现霜冻时,及时采取灌溉法等减轻危害,确保稳产高产。(曹妃甸区老科协)

 
 
 
主办单位: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www.tsasst.org.cn   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www.tsasst.org.cn    联系电话(TEL):0315-2857368   传真(FAX):0315-2857368
E-MAIL:tsslkx@126.com   备案号:冀ICP备2020029970号   公安备案号:13020302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