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闹钟一样准时,每天早晨都会收到常兄发的骑行图,有时规则、有时曲折的路线图,明白无误地告诉我,骑行的路线、里程、用时、速度等技术指标,坚持经常,骑行不辍。
这天,常兄发了骑行间隙小憩的照片。照片中的他,佩戴头盔、身着骑行服,面容清癯,身形矫健,笑容灿烂地站在渤海会议中心南门广场,爱车停放一旁,背景是宽阔整洁又空旷宁静的滨海大道。花甲“少年”雄姿英发,朝气蓬勃、神采飞扬,与过去的臃肿虚胖的他判若两人。
1990年代,我和常兄在一个单位共事,工作之余,我们经常笑谈他丰腴的体态,他也拍着自己的大肚腩表示无奈。胖壮的形体和超标的体重拉高了血压、催升了血糖、增多了血脂。在职工作时,常兄先后主政农场、掌舵县局,很难抽出时间锻炼,只能用多样药物治疗各种慢性病,控制有关体征指标的“富增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退休之后,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常兄把调养和锻炼身体提上日程。尝试过走路、慢跑等有氧运动,均取得一定成效,但指标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经过几年的尝试摸索,最终,他选择了骑行,找到了适应自身实际的健身路径。
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方式,一辆单车,一套装备,简单环保又随性自如。走出城市喧嚣,踏着自行车穿梭在乡间郊野,骑车过程既能够锻炼身体,又可以享受旅行带来的身心愉悦,“骑车在路上,人游在画中”,用身心去体验和感悟“诗和远方”。通过追寻心目中既定的风景,以出行自由换取心灵自由,吞吐清新的空气,感受自然之吻,抛弃思想负荷,践行自己的梦。
骑行中听飒飒风声、看旖旎美景,树木、田野、工地从身旁流过,内心变得宁静又充实。一次骑行过程中的秀美景色,引发他的共鸣,情不自禁地背诵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2023年5月间,常兄从曹妃甸城区骑行九农场桃萄水镇,沿路景物引发感慨,回家后撰写一篇随笔,在多处网站登载并广为转发。文中记述骑行过程中,“踏频往复,思绪飞扬”——回忆当年在农工部主抓小康建设时,对相对落后农场采取的特殊帮扶举措。“链条飞转,往事回转”——追溯任职九农场时,实施调结构、促增收,外学乐亭,内学青坨,发展设施农业。“车轮滚滚,美景醉人”——对比过去胡柳公路坑洼不平、伤痕累累的路面,现今宽敞平坦、绿树成荫,又新建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滦海公路,路边形成花木繁茂、风光秀美的带状公园。感慨时代进步,沧海桑田。
如此,两年来累计发表随想类散文数十篇,可算骑行的“营业处”收获。
骑行,不仅享有春和景明及天高云淡,还会偶遇猝不及防的凄风苦雨。一次,常兄骑行遇雨,兴致所至,挥笔成诗:
冒雨骑行
蒙蒙细雨洗发,
阵阵狂风吹打。
车轮卷起泥沙,
汗水雨水俱下。
坚强毅力铁塔,
顶风冒雨算啥?
旷达豪放、笑傲江湖,契合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浪漫情怀。
骑行有时是孤独者的运动,单人独骑,恣意驰骋。的确,有时候需要一个人,一辆车,一条路,就可以让心灵放空。常兄和他的骑友们经常结队骑行,把“独乐乐”融入“众乐乐”。我经常看到他们“组团”骑行时拍摄的视频,一字长蛇阵,串连起一个个骁勇的骑行者,在通衢大道上疾速飞驰。
常兄“投身”骑行整整两年,为激励并督促自己,他每年都设定包括骑行里程、减重等“小目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到今年6月初,累计骑行3万公里,预计到年底骑行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周。
两年的骑行,产生近乎脱胎换骨的变化:体重由110多公斤,“精简”到80多公斤,降压药、降糖药均已停服。在无药物作用的前提下,血压由180+/100+,降至120-/70-;血糖由10+降至5+,高血压、高血糖变成曾经,以往的大肚腩成为历史,好多身体不适症消失得无影无踪。
数字是枯燥的,生命之树常青。骑行带来的,不仅是瘦身、健体、祛病等,而且人的精气神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显得神采奕奕、意气风发。
得知我在文馨花园小住,一天早晨,常兄特地绕行永丰路,站在永丰桥上给我打电话,我推开南窗探头挥手,电话里听到欣喜的声音:看到你了。我凝神东望,常兄魁梧的身形,不,应该是矫健轻盈的身形,伫立永丰桥头,凭栏眺望文馨花园,向我招手致意。骑行者和他的爱车,繁忙的永丰路,以及绿树芳草碧水,在晨曦中定格,堪称一幅唯美画面。
“一甲子横贯东西两岸,干事业纵横城乡之间。养天年驰骋江湖骑行,立天地正气浩然人生!”这是骑行两周年之际,一位镇领导给常兄的赠言,为他的坚持不懈点赞。
让我不禁想起说书人对隋唐英雄秦琼的赞誉: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熟铜锏锏打三州六府。
致敬!行者无疆,骑者无疾。(曹妃甸区老科协 常正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