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曹妃甸区老科协以“三大建设”为抓手 推动老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8    新闻来源: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浏览次数:

2018年11月以来,曹妃甸区老科协第三届理事会在继承上届理事会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聚焦新时代老科协事业发展,围绕基层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发挥新时代老科学技术工作者作用的意见》(冀办发〔2019〕57号)等文件,确立以组织建设、专家工作站建设、科普基地建设为三大主攻方向。特别是在贯彻省老科协六届九次理事会精神过程中,将臧胜业会长提出的“抓好学习、抓好典型、抓好组织、抓好基层、抓好骨干人才”的要求,与本地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曹妃甸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锻造“中枢”——场镇老科协组织建设

场镇老科协,是老科协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区老科协联系基层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基层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平台,是老科协工作做大做强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保证。为此,近年来曹妃甸区老科协坚持“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实际,组建并规范场镇老科协建设。

一是“官民结合”,专人办事。曹妃甸区(垦区板块)辖3个镇、10个农场、2个养殖场共计15个镇级组织,区老科协向区委提出建议:在15个场镇建立老科协组织。区委批转了区老科协的建议,而后,又和区委组织部结合,对场镇老科协组织的人选采取了“哪级管理的干部由哪级组织审批”的原则,场镇老科协的会长及部分副会长均为科级或副科级干部,全部由区委组织部审核任命,规范了选人、用人的程序,保证了场镇老科协的组织质量。在此基础上,各场镇也都配齐了部分副会长、秘书长及工作人员。各场镇调剂了办公场地及设施,场镇老科协有了自己的“家”。

二是“活血助力”,有钱办事。鉴于曹妃甸区的农场为独立企业,对场镇老科协办公经费,采取“区财政列预算下拨场镇和场镇调剂”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给予解决。区财政列入预算部分高于场镇老科协工作人员“适量”的交通、通讯及办公经费,以保证场镇老科协工作者工作之必需,极大地调动了场镇老科协工作者的积极性,助力了基层老科协的工作。

三是“放胆启智”,勇作善做。有了组织的落实,有了经费的保障,场镇老科协就必须“干事”、“干成事”。区老科协提出了“解放脑子、选准路子、迈开步子、收获果子”的基本思路,通过“引导、调度、观摩”,进而鞭策场镇老科协“干事”“干成事”。所谓“解放脑子”就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老科协组织十分必要,做老科协工作无上光荣。以增加工作的原动力。所谓“选准路子”就是扬己之长,补现实之“短板”,认准老科协的价值,找准现实之需要,选准工作的“突破口”。所谓“迈开步子”就是扎扎实实的锲而不舍的为民办实事、办急事。所谓“收获果子”就是在“老有所为”的同时,分享沉甸甸的“老有所乐”。几年来,通过区老科协不懈的努力,也确实收获了喜悦的“果子”:三农场老科协主编的《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参考手册》,深受虾农欢迎;四农场老科协主抓的聚享农业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入选全国“百强”合作社;五农场老科协的盐碱地农业园改造,为沿海农工提供了农产品示范试验的龙头作用,九农场老科协编写的《日光温室大棚果蔬栽培技术》手册免费发放到农户手中;十农场老科协的“百姓大舞台”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形成凝聚群众的大舞台。

二、培植“龙头”——专家工作站建设

产业发展需要科技龙头的牵引和驱动,专家工作站是专家与企业相结合的“龙头型”产物,也是专家服务企业乃至产业的平台,也是集科技、企业、教育为一体的载体,具有极强实用性,深得企业欢迎。曹妃甸区老科协在省、市老科协的支持和帮助下,组建了“省老科协专家工作站”即爱东农业专家工作站。为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2022年我们将站址迁入聚享农业合作社。几年来,从三个方面对“专家工作站“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是确定一个目标——专家工作站要成为这个产业的龙头。就曹妃甸而言,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水稻生产是农工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村稳定的“压舱石”。搞好这一产业也成了“专家工作站”的主营业务,区老科协以聚享农业合作社为基地,实行水稻生产的“五统一”,即: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飞防”、统一收割、统一销售”。这个“专家工作站”也成了水稻产业的“龙头”,这样有效解决了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矛盾,有效推进了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有效加速了劳动力的转移,最终确保了粮食的食品安全。

二是探索运行架构——专家工作站实行“三位一体”的运行架构。一是爱东农业承担了“基地示范”的职责,几年来,他们从天津、沈阳、滨海稻作研究所引进水稻新品种30多种,在基地“种给群众看”,收获季节,种植大户、群众代表亲自到基地选择来年的种植品种,让群众自觉、自发的接受、引进新品种,加速了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二是聚享农业合作社,承担科技引领的职责。这是一个高科技的合作社,2022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选为“百强合作社”,从大棚高质量育秧到机械化插秧,从“无机”肥的“飞防”到产品通过“欧盟”有机米论证,其标准化的操作,“二维码”管理,引领着水稻生产的科学规范。三是“专家工作站”的专家们承担了“网络服务”的职责。张玉江等三名国家级研究员、正高职农艺师主动建立网络服务群两个,入群“稻农”达700多人,粉丝近4000名,他们坚持24小时为“稻农”答疑解惑,服务群众达数千人次,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是攻克运行中的两大难点——项目和资金。项目是推进新技术的载体,资金则是完成项目的保障。近年来,区老科协积极通过各级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为“专家工作站”争取项目及资金,其中,食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项目”、“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项目”、“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等项目,均已按时完成了任务,并通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验收,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引来项目资金225万元,企业欢迎“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又造福于企业。多措并举的同时,使聚享农业合作社成为全国第一家被欧盟认证的企业,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被欧盟认证的企业。

三、延链拓面——着重科普基地建设

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普及,既要延展链条,又要拓宽辐射面,科普基地就是推进科普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科研成果的基地。要抓好科普基地,就必须具备“三有”。

第一,要有一支科普队伍。科普基地既是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载体,又是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科技支撑,其社会效益斐然。突出“有人办事”,第一位就必须有科技工作者,不然就是虚设、就是摆饰。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省老科协专家工作站座落爱东农业的优势,把省老科协专家工作站做大做强。在爱东农业,由区老科协理事、省老科协专家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杨绍国亲自挂帅,建好示范基地,发挥示范作用;在聚享农业合作社,由区老科协理事、合作社社长、种田能手韩建明把关,组建了一支国家级专家队伍;在会达水产,由区老科协理事刘学会亲自担任省院士工作站站长,结合水产院士赵法箴,培育黄海对虾1—6号,引领了沿海中国对虾养殖业,带动和促进了养殖户增收。

第二,要有一批科研项目。市场的变化,要求企业也必须随之与时俱进,由此,科研项目就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分析入驻科普示范基地的老专家们,一有科技知识,二有市场信息,三有多年工作而形成的人脉,四有懂申报项目的手续和程序。为此,区老科协对入驻科普基地老专家的基本要求,就是首先帮企业谋划好科研项目并通过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之。几年来,爱东农业先后承担了“唐山市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项目”,“河北省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项目”项目。聚享农业,先后承担了区工信局(科技局)优质米基地创建项目、省示范合作社创建项目。会达水产,承担对虾黄海1—6号的研发孵化,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已经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三,要有资金的支持。老科协专家入驻企业、又要开展科研研究,为避免给企业带来更大负担,就必须合理解决“有钱办事”的资金问题。一是利用科技项目,争取科技资金。几年来,区老科协通过编制科技项目书、积极联系主管部门,争取他们支持,得到科研经费。二是利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主动联系农口,通过申报“优秀产业联合体”、优秀龙头企业”、“优秀农业合作社”等方式,积极争取农口奖补资金。三是协调金融部门,争取贷款支持,为企业不断“输血”,取得了一些成绩。 (曹妃甸区老科协)

 
 
 
主办单位: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www.tsasst.org.cn   2025  版权所有
地址(ADD):www.tsasst.org.cn    联系电话(TEL):0315-2857368   传真(FAX):0315-2857368
E-MAIL:tsslkx@126.com   备案号:冀ICP备2020029970号   公安备案号:13020302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