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田县老科协注重发挥农业战线老科技工作者的特长优势,支持和鼓励他们投身农业科技推广,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示范、培训和宣讲活动,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一、调查摸底,广泛推介
近几年,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陆续退休回归家庭。他们之中有许多专业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科技人才,是一支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把这些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继续发光发热,不仅会壮大科技队伍,助力农业新科技的普及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而且将会助力乡村振兴。为此,县老科协深入到乡镇、街道和县农业农村局进行调查了解,摸清农业战线老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情况。目前,玉田县有60岁以上身体健康尚有工作能力的农业老科技工作者32名,其中高级农艺技师3名,农艺师12名,高级农艺师7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3名;从专业上看,农学土肥植保17名,蔬菜果树10名。有6人担任过10年以上的粮棉油、果蔬、畜牧兽医、信息及农产品加工等专业的负责人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这些老科技工作者被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聘用11人,仍有21人属于退休在家。在摸清这些人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和服务意愿后,利用县老科技工作者群、科普宣传群等渠道广泛推介,为老科技工作者牵线搭桥,使其尽快到适宜岗位。目前,全县农业战线老科技工作者已全部被引荐到农业科技推广一线岗位。其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6人,在家庭农场7人,在农业生产大户16人,在农业企业 3人。
二、积极探索,拓展发挥作用的渠道
为增强老科技工作者技术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及时掌握运用实用的新技术,县老科协不断探索当今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和路径,拓展发挥作用的渠道。
一是上自媒体节目推广农业科技。利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办的“玉田农技推广直播讲堂”,安排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抢占自媒体阵地进行农技推广。老科技工作者高级农艺师王一平、于瑞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冯耀阳、牛广艳主动投身其中,积极跑送信息线索,在全县建立10个直播基地,涉及优质粮、特色果、精品菜、农产品加工出口、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农资供应等6个方面。同时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视频号等自媒体、新媒体平台滚动播出,去年以来,已播出420期,并在县内100人以上的22个涉农专业群中适时转发。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今年4月27日,新华社以“河北玉田:直播送技到田间,农业主播受青睐”为题全网宣传,点击量逾130万。
二是与县融媒体合作推广农技。县老科协会员、县电视台《农事经纬》栏目原栏目主任、摄影师安宝青,联系协调县农业农村局开办了《玉田农技推广直播讲堂》、《玉田农事》、《玉田农媒》节目,请老科技工作者上节目讲解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冯耀阳、薛双等多次举办讲座,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生产经营模式迅速推广到千家万户,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效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主动作为,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县老科协鼓励支持老科技工作者继续保持与原工作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借助各类资源和优势,助推农技推广普及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与县农业农村局协作,参与农业项目实施。县老科协推介冯耀阳、王连林、马志、孙凤昌参与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小麦玉米浅埋滴灌、统防统治、基层农技推广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农业项目,推广先进技术20余项次,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与县科协协作,参与指导科普基地建设。为不断壮大科普示范基地规模,推荐牛广彦、曹连志、王一平参与县科协组织的科普志愿者和爱心助农志愿者活动,相继完成13个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其中,刘玉顺指导的玉田县中玉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
三是与县科技局协作,开展科研示范。在远辉、集强、盛川、农福缘、小强等农业主体实施小麦-玉米丰产与资源化高效利用种植技术、小麦-玉米两熟节水丰产增效技术等科技项目2.2万亩,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并通过了省市科技部门的验收。
四是与政策性保险公司协作。开展小麦、玉米两种作物的损产评估和技术咨询工作。结合人保、人寿、燕赵、太平洋、中华联合等保险公司评估小麦、玉米受灾损产面积20多万亩。2024年70岁的高级农艺技师于宝臣深入陈家铺镇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亩玉米受灾田进行科学损产评估,争取受灾赔付资金50多万元。
四、做细做实,成效明显
老农业专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连林、马志,高级农艺师孙凤昌常驻县金玉田种业公司,协助公司建设60亩高标准小麦试验示范田和500亩的品种繁育田,广泛参与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繁育以及我国北方小麦新品种审定工作,帮助公司相继协助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23个,其中津强系列春播小麦新品种、津农系列冬小麦新品种推广100余万亩,繁育强筋小麦新品种200万余公斤,为国家种子创新工程的成功实施作出了贡献。
郭家桥乡浩海家庭农场70岁高级农艺技师张兆同,协助引进冬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道育9001、莘麦808,并在全县推广2.6万亩,平均亩产1200斤以上,较普通品种增产200斤以上,亩增收220元以上;引进的玉米新品种民沣玉1818耐密性好抗病好千粒重高,卖相好,平均亩产1600斤以上,与普通品种相比,亩增产250斤以上,亩增收260元以上。
70岁的高级农艺技师于宝臣积极参与玉田县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并担任技术顾问,开展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工作,相继建立小麦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2600亩,引进冬小麦新品种石农952、轮选149,春小麦新品种辽春33,籽粒玉米新品种SK569等;推广优新技术12项,如小麦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小麦-玉米丰产与资源化高效利用种植技术、小麦-玉米两熟节水丰产增效技术、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等;推广新产品8个,如聚碳酶肥等,在冀东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
72岁的农业高级技师刘玉顺,投身县中玉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合作社流转的土地、经营场地、品种、资金、技术和人脉等资源,引技术、建基地、搞培训,利用原来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建立的联系,形成上接大专院校,下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先后推广小麦、玉米、大豆优良品种5个,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多名,农民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去年以来,玉田县农业战线老科技工作者累计下乡指导150天以上,开展集中咨询16场次,技术培训8场次,开展电视宣传6场次,参与爱心助农科普志愿者等活动53场次,营造了良好的农技推广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玉田县老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