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技术园地 - 新技术
科技赋能生态发展 碧水跃金良性循环——唐山市曹妃甸区庆跃水产养殖公司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14    新闻来源: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浏览次数:

曹妃甸区庆跃水产养殖公司于2021年正式建设。隶属于曹妃甸区八里滩养殖场,其原址是曹妃甸生态城建设期间取土后遗留的土坑。几年来累计投入2500万元,目前,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工厂化海水养殖车间,共有10座养殖大棚,344个精养池。2023年被确定为曹妃甸区八里滩养殖场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

生产布局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是苗种繁育,致力于优质鱼苗的培育,为后续养殖环节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是工厂化养殖,借助现代科技和人工智能控制生产环境,进行高密度海水养殖,集中养殖舌鳎鱼、多宝鱼、牙鲆鱼、石斑鱼等海水鱼,新引进了青蟹等新品种,利用标准化设施实现高效养殖;第三是生物饵料基地建设,为工厂化海水养殖提供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饵料保障。公司负责人毕绍武告诉我们: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坚持“举科技创新大旗,走循环发展之路”,在保证人们一年四季吃到新鲜“海鲜”的同时,成功解决了海产品“高产高效及食品安全”难题。成功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总结河豚驯化投喂法,大幅提升河豚产量;二是成功探索海淡水结合部养殖海参,突破海参直面大海的传统养殖方式;三是靠太阳能调剂水温,靠生物饵料投喂牙鲆鱼,解决了牙鲆鱼食品安全问题,并探索了淡水养殖牙鲆鱼的新路径;四是引进试养南方青蟹,探索区域养殖的新品种。其主要作法是:

一、完善两个循环,保障用水安全

水是工厂化海水养殖的生命线,水质和水量决定着事业的成败。确保用水安全,既是养殖生产的必要前提,也是水产品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走进庆跃水产养殖大棚,会被密布的管道及相关供水设施所吸引,如同身临工厂的车间。公司在布局养殖供水循环系统建设上颇具匠心,针对周边地理环境、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需求,考虑应对海水赤潮等及外部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规划建设了养殖场内部低水位和高水位两套系统:低水位系统配备3个沉淀净化池,总容积300立方米,主要用于水体净化;高水位系统设有3个储水池,总容积590立方米。

当外界自然海水水质达标时,按需求量直接纳入天然海水,引入高水位储水池,实现养殖水体的持续更新。输水路线采用科学设计,能起到缓释海水压力的作用,保障管道、开关等各个节点的运行安全,同时配套建设了完善的管道网络,确保养殖水体循环畅通。当外界海水发生变故,达不到养殖用水指标要求时,启用低水位系统,实施“体内循环”:将车间精养池内的水体排放到低水位系统的净化池,进行沉淀过滤,符合技术指标后再置换到养殖车间循环使用。如此,能够保障养殖用水安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养殖水产品像工业品一样按计划均衡上市,满足市场需求。

二、尝试体内循环,攻克技术难关

创新是海水养殖业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只有放眼全局,瞄准科技前沿,立足实际,在装备技术、养殖模式、品种培育等多个维度创新发展,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毕绍武毕生研究水产,在实际工作中,他始终秉持善于思考、乐于钻研的精神,结合人工海水池塘养殖的具体特点,创新养殖技术,完善管理措施,“内创”高产养殖经验,“体内循环”结出丰硕成果。

1980年代,毕绍武和同伴倾注大量心血,深入研究对虾的胃容量与投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创新采用目测法网投喂法,并结合养殖池内对虾的密度、水容量等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科学养虾与科学管理的技术措施,最终助力当地海水养殖取得显著成绩。

1999年冬季,在负责日本纯种红鳍东方豚养殖越冬工作时,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中,专门设立投喂台,坚持为河豚定时、定点、定量投喂,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驯化投喂法。不仅有效降低了饵料系数,节约了养殖成本,还能让河豚鱼增重更快,显著提升了养殖的性价比,确保河豚鱼两年顺利出池。这一创新方法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韩国的金社长曾好奇询问河豚鱼的养殖技巧,坦言从丹东到山东,从未见过如此高效的养殖方式。

之后,毕绍武主持工厂化养殖海参。他始终坚持生态养殖理念,摒弃使用添加剂为主的惯常作法,积极研究采用绿色生物饵料进行生态养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他养殖户养殖海参15天就需要倒一次池,而毕绍武根据海参的具体特点,力排众议,坚持体内循环的技术路线,养殖的海参45天不倒池,一直使用“老汤老水”, 避免海参产生应激反应,最终单重长到200多克,用48斤“小白点”(幼苗),收获2万斤海参,盈利80万元。养殖水体实现自我净化,为生态养殖提供了可行范例。

三、锚定生态循环,推动科学发展

生态健康、环境友好是海水养殖业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支撑,对于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既是养殖生物生存和生长的基础,也是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期待,更是养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庆跃养殖公司建设之初,毕绍武就将企业定位生态优先、科学发展。对标先进,建设标准化养殖设施,拱形钢架、墙体等均为高标准材质,顶棚既防风又抗雪,同时还预留的除雪、消防设施,确保万无一失,安全生产。

毕绍武潜心研究,积极探索牙鲆鱼工厂化育苗新的技术路径,决定摒弃传统的热水增温模式,利用海水的自然温度,营造生态健康的养殖环境。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牙鲆鱼的应激反应时间,实现了养殖环境的平稳过渡,还保护了自然资源。

为了进一步稳定养殖条件,庆跃公司紧邻青龙河口建设了大棚“阳光房”,体现了生态养殖与高效生产的结合。冬季海水涨潮时,海水径直涌入“阳光房”,经日光照射后,棚内温度可达到18度,完全摆脱了“热水依赖”,能够满足工厂化养殖的生产需求;夏季则可利用遮阳网为棚内降温,实现全年稳定养殖。有效稳定了海水温度,提升了养殖效益。

在工厂化养殖海水鱼,坚持投喂轮虫包括单S、双S等天然生物饵料。为此,公司建设了生物饵料基地,即第三大板块。生物饵料基地目前已建成3个大棚,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内部轮虫养殖池采用泥底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模拟生物的原生态生长环境,确保生物饵料的品质,为养殖鱼类提供优质的“口粮”保障。食用生物饵料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产品,自然少了药残,达到营养平衡。如此,能够实现生态链的良性循环。该基地也被业内认可为全国标准最高的工厂化养殖配套饵料设施之一。

同时,触角延伸,外向循环。轮虫生长所需的小球藻引自中科院,庆跃公司积极外联,与黄海所陈松林院士科研团队形成协作关系,不断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理念,为公司乃至当地养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目光向外,引入新品种,拓展循环圈。为推动海水养殖品类的更新迭代,庆跃公司今年从浙江引进了青蟹,进行工厂化养殖。青蟹经济价值高,口感优于梭子蟹等常见蟹类,且可适应海淡水养殖,规格从100克到500克,填补了当地养殖品类的空白。目前,青蟹人工养殖已试验成功,从今年开始正式投入市场,市场售价稳定在每斤130元左右,且价格不像其他海蟹有季节性波动,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生态循环、科学养殖没有边界,需要不断探索、求知和创新,毕绍武和庆跃养殖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牙鲆鱼纯淡水养殖试验,有望进一步拓展鱼类的养殖空间。他们始终坚持通过内循环与外循环相结合的模式,走出一条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导向的养殖之路,海水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和优化新的路径,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曹妃甸区老科协)

 
 
 
主办单位: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www.tsasst.org.cn   2025  版权所有
地址(ADD):www.tsasst.org.cn    联系电话(TEL):0315-2857368   传真(FAX):0315-2857368
E-MAIL:tsslkx@126.com   备案号:冀ICP备2020029970号   公安备案号:13020302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