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根据省老科协《关于开展老年康养调研活动的通知》安排,为加快发展我区康养结合服务事业,进一步完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丰南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组织专门力量,在郑印生会长的领导下,由王志勤副会长带队,联合区民政局、卫健局等单位组成调研组,对丰南区所有公立私立养老、医养、康养机构开展了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360份,组织相关部门座谈15次,确定重点走访对象50人。通过认真分析,反复调查,形成调研报告。
一、康养基本情况
近年来,丰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事业,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社会养老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
2018年底,我区常住人口54.67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7.09万人,占总人口的12.97%,接受健康管理5.05万人,健康管理率71.23%;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医疗服务签约人数是4.95万人,签约服务率69.82%。另外,针对不同人群,从健康管理角度落实更有针对性的个性服务项目,充分调动签约对象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考核机制,尤其是履约工作落实情况,使老百姓切实享受到签约服务带来的好处。全区现有1所民政事业服务中心,10所公办敬老院和4所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共2454张,现入住老人1023人。
二、康养工作成效显著
1、打造区级康养中心,针对不同老年人群实行分类管理
建立丰南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七位一体”模式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坐落于民政北街8号,总投资8500万元,总床位512张,目前已投入使用。集优抚优待、军干休养、截瘫疗养、社会救助、流浪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特困供养、社会养老“七位一体”,为全区孤老优抚对象、军休干部、截瘫伤员、流浪乞讨人员、有困难的未成年人、城镇和农村特困供养对象、有养老需求的社会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集中供养、日常护理、救助保护、康复医疗、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的服务,达到资源共享、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统一、服务优质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区医院成立养护中心,对半失能以上人群优先开展全面照护。中心建筑面积3000多平米,拥有60张床位,招聘护理员20名,住院人群主要面向广大失能和半失能老年病人,依托区医院医疗救护优势资源,使入住机构的老年人能够便捷地获得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健康管理与生活照料,享受规范化、专业化的全面照护,解除家属的后顾之忧。
2、打造社区康养中心,对有需求群体开展健康服务
按照省、市、区“双创双服”活动总体安排部署,大力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构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丰南区在胥各庄街道锦绣天地社区建设一所示范性街道级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883平米)。中心按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相关要求设计,现已装修完成,准备投入试运营。采取公建民营模式,确定丰南区向日葵养老服务公司作为承接主体,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群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医疗、紧急救助、增值服务、精神慰藉、特殊照护、文化娱乐”等服务。胥各庄街道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后,基本符合日间照料中心标准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专业化、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以区中医院与东兴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为依托,借助东兴社区卫生服务站地域优势和场地规模,投资400万元,开设中医康复专科,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共同打造高标准医疗康复中心。受众人群主要面向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肌体功能受限、骨科术后等人群的身体康复,使他们通过医疗康复,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让更多的患者消除和减轻疾病带来的功能障碍,改善生存状态,重拾生活的信心,从而达到部分或完全康复,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真正实现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截止目前,康养中心装修工作已经完成,康复设备购置计划已制定完毕并已报送至区卫健局;公开招聘了康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5人,康养服务培训工作同步进行。
3、打造村居康养中心,稳步推进城乡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建设
丰南区作为全市唯一县区创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485个。为提高村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水平,不断加强精品工程建设,几年来将有条件成熟的村(居)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省、市级精品,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存在问题
1、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虽然丰南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并取得长足发展和明显成效,按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河北省《健康河北——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还有差距。
2、社会养老队伍服务水平偏低。现有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总体专业素质不高,只能对老年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因老年人护理工作较脏累,待遇偏低,使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招人难,招收专业人员更难。
3、部分居民养老思想观念陈旧。从惯性地依靠子女养老到独立养老还有一段路要走。
四、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继续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立项、各项运营税费、医疗卫生服务、信贷支持、区财政建设运营补贴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和大力支持。
2、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培育,逐步培育和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目前丰南区公立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基本上属于劳务派遣待遇,存在工资较低、工作量大、假节日不能保证休息等普遍性问题。
3、构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改造和提升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对于改造资金和运行资金给予合理补助,拓展康养服务项目。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整合养老、医疗、康复、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健康、养老、保险、医疗、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