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挥汗雨 浇得木成林
——记丰润区老科协林业分会会长戴宝柱
65岁,还如同小伙子一般行动敏捷,在果林里爬上爬下,剪枝打叉,示范讲解。就这样,冬春顶风冒雪,秋夏挥汗如雨,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难怪,说起他,果农于文波声调有些颤抖:“戴局长就是我们的主心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那种感觉”!这位被果农称作主心骨的,就是原丰润区林业局局长、农艺师、丰润区老科协林业分会会长戴宝柱。
事业缘定山林 退休情系果农
戴宝柱从家乡遵化考入昌黎农校,毕业后分配到丰润区林业局,从一线干起,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传授技术、管理果树,一直到但任局长、书记。如今好多村里的老人见到他还是亲切的叫着“小戴”。2009年,丰润区委区政府谋划提出了建设“十万亩优质薄皮核桃基地”项目,并作为农业“一号工程”实施,为建设经济、生态效益双赢的农业绿色银行绘制了宏伟蓝图。从那时起,时任丰润区林业局书记的戴宝柱就一心扑在了基地建设上,以自己大半生果树生产的实践经验担当起了传授技术的重任,他不分昼夜的奔波在北部山区。2011年,他从职务上退居二线,但在行动上却全身心投入了那片山林,他和乡亲们一起十年摸爬滚打,绿了曾经的荒坡,鼓起了农民的腰包。十年,对他来说,无论8年前的退居二线,还是两年前的正式退休,那只是一种程序,无关紧要。最紧要的、最让他牵挂于心的是山区核桃树的生长情况。他说:“老百姓把本儿都撂这了,一家一户的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哪!能不替他们着急吗”?
大半生山川里奋斗,在戴宝柱心里丰润就是他的家乡,山区农民就是他的乡亲。他为山区人民着想,山区人民更信任他。当初,他深深感到推广这一工程的不易:要形成十万亩的种植规模,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很难,必须启动发展种植大户和规模经营,形成示范点,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那时,他既搞实验田,又抓示范点,还要跑遍山区村户做动员,很多农民是在戴宝柱的启动下建起核桃园的。火石营镇常峪沟村的于文波指着满山的核桃树介绍说:“2009年,我们承包了这个100多亩的山坡,那时候还不知道干啥呢,正赶上戴局长到这来了,他说栽核桃树吧!我说行,就听你的,栽树!从选树苗开始,戴局长就一直照顾着我们,有时他不来也打电话,几天就打回电话告诉我们用啥药、该剪枝了、怎么拉枝等等,恐怕我们弄坏了。有他心里特别有底,特别放心。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不是一年,是十年啊,教我们技术,督促我们干活,这种感情真的说不出来啊,特别感动”。如今,正常年景,于文波家的这片核桃园可收入10至20万元。
的确,如果农所说,丰润北部山区的大片核桃林多数是戴宝柱从买树苗开始一手培育起来的。但是,看着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他既兴奋却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坦言,他的一丝不苟,他的风雨无阻,更多的来自压力:“比如引种。丰润的核桃树多数是我引进来的,前些年一直在担心,引进的这个苗子是真的假的?种核桃树不像种庄稼,种玉米今年不好明年可以不种了,可核桃树载上了,再快也得三年才能看到一个核桃,四、五年才能有一些产量。假如品种引的不行,一栽一户几亩至几百亩,这可了不得,等着结核桃再发现就晚了。恐怕弄错了,可以说一直在压力中前行”。等到漫山遍野的核桃树结满了果实,他的心才放下了一半,还有那放不下的一半,是持续的管理问题。
确切地说,十年来他的心从来没有放轻松过。他说“咱就是不讲家国情怀的大道理,但是得替老百姓负责,老百姓泥里水里的不容易,一年下来,这么多核桃树没有收成的话,那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基于这点,咱多付出点感觉也值”。就是这种朴素的感情,注定了他与这片山林解不开的情结,注解了他与百姓扯不断的亲缘。在百姓中间,听到的都是对戴宝柱异口同声的赞誉。火石营农民张友春说:“这个人很伟大!人家没有架子,有啥就教给我们啥。”山缘山庄林业技术员解宝盛说:“这个人你不得不敬佩,对技术上我感觉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实验积累真经 传授有的放矢
作为深耕林果几十年的专家,戴宝柱懂得,有些林果管理技术不是从书本上可以找到的,要想管理好核桃,应该根据本地特点探索总结适宜的管理技术,得靠自己搞实验、总结。为此,他在赵庄子10亩薄皮核桃实验田下了苦功夫。他自己独自来干这里的一切活计,边管理边自己研究、总结,边培训农户。他常年详细记录核桃树生长情况:花芽形成、施肥、浇水、病害、虫害、梳枝、扭稍等各个环节,并以此编写技术资料,每年根据不同的季节,把这些管理技术经验分片培训,普及到每一个农户。就是在这片实验田,“挥汗如雨”这个被大多数人疏而远之的词,却与他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尤其是到了夏季几乎成了他的“家常便饭”。35度,36度……而他耐得住这最难耐的高温的理由听起来却是这样简单:“就是觉得这块地我要不处理完了就又过季节了,又得明年再处理这件事。我把它弄完了,明年就可以看看这个实验中不中,中了更好,说不中,咱也跟大家讲出去,说这样不中。所以说不论多热,我也要上山去干活儿”。山坡上,时常少有人来人往,只有他汗流浃背的身影。65岁的戴宝柱就这样一个人抹着一把把汗水自得其乐,热的头晕脑胀,渴的口干舌燥了,就接几瓶子从山上坝节子流下来的水,痛痛快快的喝了继续干。有时到了饭点他也舍不得停下来。时常不能及时吃饭、吃不好饭,他落下了胃不好的毛病。但是,有了这些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经验,他得以在乡亲们面前有讲不完的技术课题,乡亲们也得以有不断的高产和年年提高的经济收入。
随着社会传播技术的更新,戴宝柱培训指导的手段也在增加,除了现场指导培训、会议培训、发放明白纸外,还增加了微信培训指导,他建立了专门的果农群,农户有问题可随时随地咨询他,他也经常把一些新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到群里,有了新的经验马上传播出去。他不放过任何技术通道,一有空闲就从网上查阅资料,在一些果树公众号探讨一些技术问题。3年前,他还在自己居住的小区空地里载了11棵果树,为的就是用来观察气候变化给果树带来的影响。他说,“在自己家门口就知道发芽了,开花了,山区比这晚两天,我不去山区也大致知道什么情况,方便指导生产。比如:春天时候,温度适宜,开花了;6月份,热了,节间特别短了。我就拍个照片发到果树群里,告诉大家,这就是气候的作用 ,随时随地就可以指导”。
满打满算,从20岁到60岁,人生只有4个10年的好光景。如若拿出10年时光做一件事情,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丰润大力推广薄皮核桃树种植整整十个年头,戴宝柱专心致志钻研薄皮核桃树栽培管理的研究也持续了十年。他就是这样,曾经一门心思搞了6年的苹果树的管理研究,也曾经一个心眼搞了6年桃树栽培管理研究,而薄皮核桃的研究持续十年后还在继续。有人对他说,你一个搞推广的,没必要一个劲搞研究。他却认为百姓需要他的研究:“我是搞专业的,别人没有体会的东西,我实实在在搞实验以后可以写出来,让群众真正的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干专业啊!我感觉还是社会有需要,我还有用。如果说哪一天,没有人让我去指导培训了,也没人给我打电话问问题了,那就是技术普及到一定程度了,我也就确实没有用了,该休息了”。看来,他的科技奉献之路还远无止境。
调研探究难题 指导放眼全局
心里装的是每家每户的核桃园,眼里看到的是整个山区核桃的长势。戴宝柱的行动堪称丰润核桃树管理的风向标,他的孜孜以求和无私奉献,对丰润十万亩薄皮核桃工程发展的贡献可圈可点。在很多全局性问题的关键时刻,他的指导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原因发生冻害了,他告诉广大果农,如何管理才能在来年取得转折性成果;由于温度问题可能普遍发生腐烂病了,他马上把防治方法和防治时机转发各地果农……去年,他根据丰润核桃发展现状,先后对火石营镇的新建核桃园和高接核桃园进行了调查。他了解到:幼树刚刚结果,树势就极度衰弱,改劣换优的核桃树亩产刚过百斤树势也明显衰弱,部分幼树患有溃疡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的结论,如不引起果区广大干部和果农的高度重视,将会减缓我区薄皮核桃基地建设进程,影响下年长树结果,减少果农收入。为此,他深入分析了树势衰弱的原因,得出宝贵经验:一是广大果农对核桃生长结果习性(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够清楚;二是立地条件太差;三是定植时不施有机肥;四是惜地现象严重;五是肥水供应不足;六是留果过多;七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根据以上原因,他提出了防止早衰的措施,并编印了薄皮核桃树势早衰的原因及对策调研报告,发放到北部基地建设各个镇乡,使基地范围内的广大干部、果农形成共识,提高了对核桃树的管理重视程度和水平,今年各个果园的肥水管理和防寒措施落实的都好于往年,核桃树长势喜人。
有人问,这十年戴宝柱为丰润薄皮核桃基地的发展走了多少里路?办了多少期培训班,有多少次现场指导?写了多少篇技术经验材料?给果农发放多少明白纸?没有具体数字统计,但在丰润北部山区,有核桃树的地方就有他的脚印,没有他沒上过山坡,没有他没到过的村庄,没有不认识他的果农……十年,3000多个阴晴冷暖的日子,他都在山上,在果农的身边。
十年挥汗雨,浇得木成林。如今的丰润山区,满山坡绿,核桃压枝。绵延的大山记录着戴宝柱这10年走过的里程,山上的果林铭记着戴宝柱呵护它们的艰辛,山里的百姓诉说着戴宝柱对他们的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