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 一件事
——广野集团董事长张连玺痴心农业技术推广
一个农户年纯收入十几万元已不再是梦想而是事实。在唐山遵化市,就有2万多户农民背靠一个企业实现了这一梦想。说起这一切,农民的满足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遵化市石门镇提举坞村村民车成这样说:“我这15亩黄瓜,都交到广野公司北川腌制厂。我们农户把企业收购我们的黄瓜看作一个市场,跟他们用契约形式运作。每年黄瓜产量是2万斤左右,一亩地效益6000到7000块钱。再加上下茬种豆角收益5000块钱左右,每亩毛收入是11000到12000元。我们家每年纯收入大约十四、五万块钱。非常感谢广野公司为我们农民架起了一个致富的金桥;我们农民只管种植,提高产量。我们在种植过程中始终是放心的,不用再找市场发愁销售”。
石门镇窄各庄村民高海说:“我种的广野茄子近20亩,保守说亩产一万多斤,一亩地纯利润3000多块钱。这就是广野给农户带来的效益。没有广野你种出来没人要啊!广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还回收产品。平时他们的技术人员来指导,使什么肥,打什么药,咋防治病虫害,都是他们来人给指导。挺感激广野的”。
小辛庄村民荣义说:“感谢广野给我们推广技术,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经济效益”。
农民交口称赞的这个广野,就是唐山广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张连玺最希望听到的就是父老乡亲们今年又收入了多少万元。因为这是他建立广野、用大半生心血养育这个“农业技术之子”的最终目的。
张连玺说:“推广农业技术是我的一个初衷,是我一生的梦想”。在今年五一召开的广野全体员工大会上,张连玺自豪地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推广农业技术,做这个的根本就是让农民实现高产高效”。
的确,从热血青春到两鬓斑白,他一直都在为推广、转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而呕心沥血,69岁的张连玺今天依然劳作在农民身边。领悟他的曾经、现在和未来,似乎他就是为推广、开发农业技术而生。
结缘农业科技,是他刚刚步入社会的1969年,19岁时的张连玺被当选为遵化县义井铺公社提举坞村团支部书记兼大队农业科技组组长,那时起他就深深爱上了农业科学技术。伴随着自己的推广工作他也看到了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的变化。1974年,他又有幸被推荐到唐山农校学习深造,毕业后分配到义井铺公社任农业技术站站长,他感到技术知识的匮乏,1978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研修1年,他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平台来实现他为农民推广科学技术的理想了。在广阔的田野他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他潜心研究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把抗倒伏品种转变成直立型品种,而且成绩斐然。科海里畅游,田间里实践,他成为当地农业技术权威。此间,他看到了一个事实: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产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民高产丰收了,收购的粮食卖给谁、能卖多少钱却成了难题。怎样把遵化三山两川的丰富物产卖出去,而且卖出好价钱,让农民真正富起来,是他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机会总是送给有准备的人。1992年,张连玺从市农业局调任遵化市科协任副主席,在科协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在本市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借资1000元做为差旅费用,走出遵化考察,迈出了创建实体的第一步,并创立了广野公司,立志担起把农副产品变成商品的桥梁重担。当时县领导期待:有了这样一个企业,农民就不再愁销路,而且一个家庭妇女挎着篮子通过广野公司就可以把自家的农副产品卖到了国外。
张连玺没有辜负领导和广大农民的期待和渴望。在公司创建之初,广野就设立了原料基地部,招聘多名农业大专毕业生到广野集团从事该项工作,为了实现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于1999年相继成立了三个专业农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近千户。张连玺带领企业探索出一套“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和“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的“4+2”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的“广野模式”。采用订单模式建立出口基地2.2万亩。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一条龙服务,由公司为农户提供种子、育苗、栽培管理、产品采摘等一条龙的“六统一”全程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入社社员的产品,这样真正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全程把控,为农民增收打下基础。遵化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广野公司精深加工变成了系列食品:各种腌渍菜、泡菜、果蔬罐头、山楂休闲食品、主食米面制品、速冻食品、老年养生食品等七大类28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广野主食粗粮馒头、粘饽饽等畅销各大城市。以此,广野带动2万多户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每年企业为农户增加收入近6千多万元,广野近三十年来累计为农民增收二十多亿元。很多农民吐露心声:“要想富得快,多种广野菜”。
广野模式得到广大农民和社会的广泛称赞,新华内参对这一经验进行了大幅报导。
从为农民种植服务到产品的不断研发,广野前进的每一步,都蕴含着铭刻在张连玺骨子里的乡愁,彰显着张连玺脑子里的科技创新思想。
张连玺对家乡爱得深沉。迈开每一步之前,他首先想的是能给家乡父老带来多大的效益,公司怎样做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良心企业。他从来不做单纯追求公司利益的事情,也从来不做单纯追求企业发展速度的事情,始终坚持首先让利于农民,让利于客户。有利于广大销售者的健康,因此错过了一些快速发展的机会。很多人为他惋惜,而张连玺淡然处之,营造了“不争百强,但求百年”的企业文化。
张连玺对科技爱得痴心。每一天都在为开发新产品而上下探索,每一刻都在为“从农民到市场”这个链条永不断档而苦苦追求。公司的科研中心吸引了众多高学历、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企业的员工有技术职称的占20%。广野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的大舞台、大平台。搞食品研究的,这里有最好的开发室;搞蔬菜果品品种研究的,这里有近三百亩的出口园艺示范场、和与农户对接的示范基地。就这样,小田带大田,今年为明年,从小田试验到广大农户推广,在这里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尽情施展着他们的才华。在老科技张连玺的带领下,广野一直在不断创新和研发新品种。近两年,他们研发新产品30多种,申请国家专利的就有4个。尤其在杂粮主食产品的研制上成绩斐然。如现在在北京,吃三碗南瓜粥中就有两碗是广野产品。在全国各地、在苏宁小店吃到的关东煮的萝卜块、香菇串、木耳串,百分之八十产在广野。广野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别人学不来的特点,因为他们的研发是从种子开始的。在研究食品新产品时,本着“好看,好吃,安全,健康”八个字,统称为广野的八字“宪法”,是广野食品集团的研究方向。
张连玺对用户爱得诚恳。他提出“以人民的名义,做安全的好食品”。为了给中国亿万家庭带来最美味、健康、安全的好食品,他倾尽心血,一直在以最严格的准则要求自己和企业。没有添加,绝对零污染,追求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最安全、最健康的安全食品,成为广野几百名员工每天的主要课题。广野现有七家食品企业,每个企业都悬挂一块企训牌匾:“此物入父母儿孙之口,谁人敢马虎其心”的企训,每天所有的员工都要背诵一遍。生产安全、放心的产品已成为每名员工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公司还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念好“精、细、严、实”四字经。严格执行5S管理模式,公司从基地生产到企业加工,从工艺流程到产品标准,广野所有的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都是同一个标准、同一质量、同一生产线生产,严格实行国际化标准。
张连玺说,“广野是世界的广野”!广野的产品出口到世界一流的国家,当然就是世界一流的产品。从品种研究到栽培技术研究,再到生产加工工艺研究,他们都在推行国际标准。广野集团于世际之初就先后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日本农林水产省的“JAS”认证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广野产品先后被评为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国际食品博览会优秀品牌食品奖、中国消费者信得过畅销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
广野集团近30年来风雨兼程,不断发展壮大,总资产已达2.8亿元。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园艺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加速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是张连玺一直追求的目标。而无论从技术水平到资历,张连玺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技术专家,但由于忙于企业发展,错过了评定高级技术职称的机会。市老科协组织正在准备帮助他评定高级农艺师职称,实现他的在农业技术推广之路上一个美好愿望。
把根深深扎进脚下的大地,便生长了搏击长空的无穷力量。张连玺带领广野集团从广阔的田野走来,也正在借助广阔的田野和科技的力量走向“百年名企”的宏伟愿景。
一辈子,一件事。为做好农业技术推广这件事,张连玺 半个世纪磨砺不忘初心,三十年创业创新矢志不移,彰显着党龄近半个世纪一个老共产党员赤胆忠心,坚挺着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铮铮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