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老科协水利分会 刘桂芳
根据市老科协的安排,近期,我对唐山水利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唐山水利发展现状
1、水资源管理仍未实现高度的统一,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才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才有利于水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源、增加碳汇。然而我市的城市供水是由建设局的自来水公司负责运营,城市的防洪排涝是由建设局的给排水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自来水公司是由水务局买水,由他经过水厂处理后输送到用水户,他卖的水越多取得的利润就越大,对用水的节约不是他的主要职责,他只是根据政策的要求给定用水户的用水指标,超指标加价收费而已。排水公司是政府支持的以公益为主、市场化运作负责城市排水、污水处理的一个单位。污水处理后的中水,除了不可饮用外,他的用途非常广泛、具有供水保证率高、就地取材、成本低的显著特点,是城市的第二水源。他可用于洗车、道路喷洒、冲厕、建筑物清洗、绿化消防用水、绿化景观用水、农业灌溉、地下水回灌等等。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污水年处理能力已达七千多万立方米,但年回用量仅两千多万立方米,还不足1/3。冲测、洗车、景观等用水还是饮用水,中水回用率是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推广应用的范围较小,其主要原因一是城市中水回用基础设施投入滞后,另外就是管理体制、经营机制、部门利益的驱使等因素所造成。
2、水利工程产权划界不明晰,给工程管理造成重重困难
国家级的大中型水库、灌区、输水渠道、输水河道都存在着没有明晰的产权、管理权的界限和范围都是模糊不清。水库的后靠村在库区进行大范围的网箱养鱼,在库内湿地内圈池养鱼,在水库岸边开发旅游餐饮等项目,对水库水域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大面积的湿地遭到破坏。水源地的上游、引滦入唐输水天然河道、还乡河、陡河段有的区段堤顶上就是民居的围墙、猪羊、牛马鸡圈和厕所,甚至是小型加工厂、小型坑塘水库,没有碳汇的水陆过渡的防洪林带或湿地草地保护区,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滦乐灌区和陡河灌区的输水干渠也有很多区段堤外就是村庄民居,没有规定范围的碳汇绿化带和保护区,水利部门对输水渠道和输水河道实施水利保护工程项目时困难很大,根本就无法按设计规划方案实施。施工时除了河道、水面,堤外是寸步难行,河道一点一点的被挤占,更谈不上堤外的保护管理绿化带。正因为产权不明晰、界限不清,政策不明确,给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维修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使工程管理不到位,给水资
源的保护带来极大隐患,使河流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使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3、地下水严重超采 地质灾害的隐患剧增
我市也属于缺水城市之一,每年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量基本持平,据水利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在每年总用水量24-28亿立方米的情况下,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每年都在2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占每年总用水量的70%左右。而且在地下水的开采应用中,还有200米-300米的深井水开采应用于农业灌溉或工业用水。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用水结构,一是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会带来地下水连续下降、土壤荒漠化、湿地消失、植被减少、地面沉降、建筑物损害、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4、城市节水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造成资源的浪费
城市雨污分流的管网的建设滞后、分质(中水回用)供水管网缺失,城市雨水利用的基础设施缺失、地面硬质化的铺装面积太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不利于雨水下渗,极容易形成雨水径流和城区严重积水,大大降低城区碳扑捉能力,并造成大雨后的城市防洪压力和巨大的防洪、排涝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洪水灾害的损失。
5、节水技术创新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还不够
农业节水、节地、节能、节肥技术单一,创新不足、而且成果推广的面积有限,发展也不平衡。比如: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应用面积很小,利用作物的耕作技术节水、间作技术、避旱种植、发展雨养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秸秆、地膜覆盖节水技术、推广抗旱高产品种、使用蒸腾抑制剂、保水剂、等节水、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很不够。传统的用水灌溉方式还依然存在,集蓄雨洪水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仍显不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仍偏低,农业浪费水的现象仍很严重。缺乏节水技术的创新,缺乏新节水推广应用力度。工业节水缺乏技术的创新和节水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节水技术改造发展较缓慢,工业用水单位GDP耗水量、单位增产值耗水量和水的重复利用率都有待于提高。居民节水对用水人节水、用水观念的引导和向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的宣传力度和有效措施还远远不够,水危机意识还较淡薄。仍存在着人为的技术的设施方面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6、对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这里指的非传统水资源主要是中水、矿下疏干水、城市雨洪水、海水、微咸水等不能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以上这些水资源可以说是成本较低、保证率较高的一种水资源,只要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是都可被我们所利用的。而我市对这部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中一些资源每年都是白白浪费掉了,如:中水回用率仅为25%以下,疏干水利用率仅为50%以下、城市雨水、微咸水和海水利用率则更低。与低碳经济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更是不适应的。
7、对水能的研究开发力度不够、存在水能的浪费现象
因为我市地处冀东平原,北部有燕山山脉,水能蕴藏量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也有水能开发的潜力和可能。一是滦河每年向滦乐灌区输水近2亿立方米,是否在渠首研究水能开发的可能性。引滦入津、入唐渠道水能的梯级开发是否可再加大力度?陡河水库每年向曹妃甸引水8200万立方米水,向陡河热电厂供循环水每年高达9-12亿立方米,由陡河水库放水洞向下游放水平均每年也达1亿立方米,由陡河水库向南堡碱厂、自来水引水也达2亿多立方米,不论是高水头、小流量,还是低水头大流量都蕴藏了一定的水能,而我们只是在引滦入津黎河段和引滦入唐渠道上有几座梯级电站,但较水能蕴藏量而言开发的比例是远远不够的。与低碳经济和科学发展都是不相适应的。
8、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合理,法制不完 备、管理制度不严格
受多头管理、责权不明、职责交叉、利益驱使、互相推诿扯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令不行、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基层水利管理薄弱、资金经费困难。科技人才队伍30岁-45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断层、有关水利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甚至缺失,依法治水的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等,严重制约着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滦下灌溉管理处一直单纯负责滦乐灌区农业用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节水技术的推广、稻田的逐年减少,农业用水也在逐年减少,如何通过水利改革,水权有偿转让,使滦下农业用于曹妃甸的工业用水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滦下水管单位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问题。
二、唐山水利发展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科学发展需要的几点建议
1、尽快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大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捋顺关系、明确职责,打破行业间利益小圈子,使城市水利、农村水利、城市的供水、防洪、排涝、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等职能全部划归水务局,以真正实现从水源地、到用水终端,从节、打、蓄、排、防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治理、调配、从农村水利到城市水利的一龙管水、使全社会参与,从而实现社会水利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逐步提高。进一步研究探讨滦下灌溉管理处的水权与曹妃甸工业用水有机融合、互为补充的问题,为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化奠定基础。
2、明确产权、划界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
对大中型水利工程,特别是与水源地有关的重要水利工程,如陡河水库、邱庄水库、以及水源地上游的来水输水河道或渠道,水场、泵站等重点水利工程,政府出面协调、出台相关补偿政策、通过制定有关的土地流转、置换、补偿等政策进行确权划界,按照工程的重要性,按国家有关政策,界定产权界限和管理范围,该保护的一定要保护,该封闭的一定要封闭,该有绿化带和保护区的一定都要有。使水源地及其上游的天然河道、人工输水渠道的生态得到修复,使水量、水质、河流湿地、植被都得到保障,以大大提高水域及周边生态区碳扑捉能力。只有如此,老百姓的饮食安全才有保证、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农村水利、民生水利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严格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逐步恢复水生态平衡
对地下水的开采,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国家相关政策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要积极配合,特别是对凿打深井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更要严格控制。而且政府要加大利用再生水,并有计划地进行地下水回灌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在用水观念上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优先使用地表水、保护深层地下水,以减少地质灾害的隐患,以逐渐恢复地下水生态的平衡,保护湿地、保护植被,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更高、更科学合理。
4、加大对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非传统水资源主要指再生水、雨洪水、矿下疏干水、微咸水、海水等。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后,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有利于部门利益的统一、有利于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应对城镇地产开发商、用水单位要制定对非传统水资源、包括地热、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奖惩制度和规定硬性指标,加大关于水资源保护、节约的科普宣传力度和资金支持,以促使建设单位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对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广大民众对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以有效的保护水源、节约资源、加快提高城市水利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5、加大节水技术的创新、推广应用和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政府应出台节水相关政策,大力支持节水技术的创新、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和农艺种植节水技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抗旱雨养农业。加快解决潜藏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的重
点消耗,大力发展集群工业和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农业园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的更新改造,培养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循环经济的工业化体系和现代农业,大力引进、创新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加大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执法整治力度,提高民众的水危机意识,促进公众的生活观念向绿色消费、绿色经营、低碳生活方面转变。
6、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事业
过去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和建设,对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的实施,水利部门及时调整了对农村水利投入的布局和水利工程管理的模式,已收到较好的效果。但近几年来,按国家的相关政策,我市强力推进新农村、新民居的规划建设,这就又为农村水利的现代化、民生水利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所以我们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超前谋划、潜心研究、科学规划,通过高效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用水安全、粮食安全、农村环境安全、农村水利信息自动化、农民增收致富等民生水利问题。
7、结合城镇化建设搞好城市水利服务
近几年来我市根据省委三年大变样指示精神,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唐山湾、曹妃甸的产业聚集,我市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明显加快。随之城市水利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各个相关建设项目之间的矛盾开始凸现。比如:城市过大面积的地面硬质铺装,雨后使城区地面径流迅速形成。造成道路积水、内涝、交通拥堵和城市防洪排涝;晴天使地面温度高于市区外气温至少2-3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植被损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另外,城市供水、城市节水、城市水环境保护、城市再生水利用、城市雨水利用、城市污水排放、实现“分质”供水、定额用水、城区与水相关的旅游、公共服务等等,都是城市水利的新课题。要逐步解决好,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水利服务,仅凭水利行政主管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并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对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长期投入、全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才能逐步提高社会水利管理及公共服务能力。城市水利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8、加强我市水能开发的研究和资金投入
我国的能源结构还很不合理,煤占70%、石油占21%、煤气占3%、风、水、核电仅占6.2%。我市能源结构煤和石油所占比例就更高,风力发电刚刚起步,水电开发量比重很小,这种能源结构很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支持我们水利部门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对我市主要河流和大中型水库水能蕴藏量和水能开发可行性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的规划建设,以加大水能的充分高效利用,为我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做贡献。
9、加强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技术体系
水资源在生态环境要素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我们必须按低碳经济的要求加以保护和节约。在工农业、居民节水,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环境治理等环节中也需要很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水利行业同样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要在积极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水利科技投入和人才的培养,特别要鼓励自主创新,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水利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的支撑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