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老科协交通分会
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村公路现状,特别是费改税新形势对农村公路建养管运行机制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效果,我协会开展了全市农村公路调研工作。为把调研搞好,协会与市交通局相关处室精心谋划、积极部署,制定了《唐山市农村公路调研提纲》,各县(市)、区交通部门也认真进行了技术资料准备,在2个月的时间内,经过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召开座谈会、资料分析汇总、起草报告等工作,全面完成了本次调研课题。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192个乡镇5742个行政村,在2006年底实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标。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1676.554公里。其中:
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段203.178公里,占总里程2%;
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段643.399公里,占总里程6%;
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路段1084.727公里,占总里程9%;
四级及以下公路技术标准路段9745.25公里,占总里程83%。
按行政等级分类:
县级公路1218.211公里,占总里程11%;
乡级公路4943.701公里,占总里程42%;
村级公路5514.642公里,占总里程47%。
全市农村公路共有桥梁2077座71618.19延米,其中危桥516座17078.7延米,占总数的25%。
经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公路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达深度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各县、乡、村,干支相连的农村公路网络,为我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为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奠定了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基础。
二、存在问题
1、县级政府主体意识还不强
县级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责任意识不清的问题,缺乏必要的主动性、责任感,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有的县(市)、区虽然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但并未明确县级政府补助资金或补助资金较少;个别县(市)、区虽然明确了补助资金,但拨付不及时、不到位。有的县级财政竟然出现了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现象。
2、现有体制机制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工程计划要先上报县(市)区发改委,发改委审批后再报财政局,再由纪检会审查,然后再行招投标,等工程完工再拨付资金。由于农村公路建设中受限条件繁多,造成很多想修的路无法得到审批通过,许多毁损严重的道路、危桥得不到及时修复,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体制机制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
3、资金严重短缺
全市16个县(市)、区只有1-2个单位有财政资金保证,其余单位都没有县道日常养护资金,由于县道全部由县级交通部门负责养护,在燃油税改革后,交通部门根本没有了资金来源,无法对县道养护进行资金补贴,县道养路工工资没有保障,严重影响了县道养路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县道日常养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由于部分乡镇政府及行政村财政紧张,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投入力不从心,缺乏相应的长期有效的资金补助政策,资金来源没有根本保证,养护管理举步维艰。本次对各(市)、区2008、2009年农村公路资金筹措使用情况的调研发现,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基本没有到位,使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出现60%以上的资金缺口,已完工的项目,目前只能采取县级交通部门垫付或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山场材料款等方式弥补,使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无法顺利完成。农村公路危桥不能及时修复,只能采取限行、绕行或断交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低
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养护管理办法》,但有的县(市、区)交通部门对《办法》的落实缺乏有效跟进,对乡村养护所缺乏督导和检查,部分乡镇的乡村公路养护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动作。基层的养护所站技术力量匮乏,多数养护所里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护技术工人,由于农村公路养护行业的薪资水平远远低于社会其他行业,致使专业人才不愿来,普通民工留不住,人员流失严重,养护生产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工作积极性差,农村公路管护水平很难提升。
三、建议
1、市委、市政府要把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落实责任制,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终进行目标考核。
2、针对农村公路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应加大市局地方道路管理处对农村公路的管理权限并强化其制约手段,以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
3、加强农村公路建、管、养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从根本上扭转和改变农村公路管理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待遇不高的问题。
4、加大对农村公路考核评比工作力度。对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