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老科协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不仅是人民群众须臾不可离开的行业,同时也是工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加强的弱势行业,是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食品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城乡等值化的进程,使农民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食品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站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高度,站在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战略任务的高度,来统筹规划食品工业的发展。
一、我市食品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市拥有73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87万,占人口总数的66.3%。区域面积13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6.5公里,地貌多样,水土丰润。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沿海,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兴,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我市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区,面向京津、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为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市拥有一批老字号名品名家企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11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3.4亿元,利税15.1亿元,为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我市的地缘、资源优势将我市食品工业做大做强,应该成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领域和内容。
但也必须客观地看到,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我市食品加工企业大多散落在城市中心区拥挤狭小的地域内,或散落在各县(市)区的原料生产地,企业规模小,装备更新慢,创新能力弱,初级加工多,产品档次低。很多企业都有改变现状、上档升级、扩大发展、易地新建的强烈愿望。尤其近年来我市向生态型宜居型城市加快转型,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大规模的拆迁使得一大批原在城市中心区的食品加工企业搬迁出城,其中不乏唐山的名店名品,如:万里香、香宇、郁香缘、奥克、肠衣厂等。所以易地相对集中重建已是我市很多食品加工企业必须面对的突出而紧迫的问题。
二、建设食品工业园区,作强食品工业,是统筹我市城乡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市众多食品加工企业易地重建普遍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污水排放处理(食品加工企业突出的行业共性问题),这是一个独立的,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能力很难解决到位,也是使接纳搬迁企业的地方政府最为顾虑的问题。二是土地征用困难。一个中小企业单独与县乡级地方政府解决土地合法征用问题难度很大。而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任企业自寻出路,各自为战,必然形成分散无序的局面,将会严重影响唐山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又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隐患和后遗症。
当前我市食品工业所面临的问题既是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抓住这一契机,由市政府统一规划食品工业园区,无论是对企业的升级发展,行业的做大做强,还是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城市环境和民生的改善都是一件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好事:
1、它有利于统筹规划,合理选址,统一建设污水处理及排污管网体系,既保证环保达标,又降低建设成本。
2、它有利于对食品加工企业和食品安全集中监督管理。
3、它有利于发挥食品加工企业的集聚效应,提升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4、它有利于食品行业的信息共享。
5、它有利于在园区内形成统一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简约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三、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我市食品工业园区的几点建议
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请市政府考虑尽快将设立我市食品工业园区列入“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纳入我市园区建设发展规划的盘子。
2、本着区位适宜、环保优先、交通便捷、利于经营、高起点、大手笔的原则抓紧做好园区规划、选址、布局等前期调研论证工作。
3、园区规划既要考虑我市现有企业迁入园区的需要,又要考虑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及物流配送企业进驻园区的需求。
4、制定税收、融资、土地、建设、环保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推动促进食品加工企业进驻园区。
5、加强组织领导,由市政府领导,食品工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组织领导我市食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