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建言献策 - 建言献策
关于传统中药技术和老药工经验 亟待传承、推广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1.18    新闻来源: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浏览次数:


唐山市老科协

 唐山市老科协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组织医药老专家、老药工针对我市中草药市场流通的现状和传统中药技术、老药工经验面临失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通过考察生产流通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深切感到传统中药技术和老药工经验亟待传承推广。

一、从市场现状看传承、推广传统中药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医疗保健越来越重视,导致对中药的需求迅速增长,生产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中药市场的扩大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乱两忧”:

一乱: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草药的流通行业也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中草药的采购、仓储、批发、零售由原来的单一的国营变为分散的民营,资本的多元化、物流的多渠道,在没有完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中药流通行业的整合重组之前,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给行业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两忧:一是中药市场出现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假冒伪劣进入市场的现象严重。据调研假冒伪劣的产品,约占市场流通总量的20%以上。不可不说问题严重,直接威胁人民的疾病诊治和身体健康。 二是随着中药市场的发展变化,从事种植、生产、流通的人员急剧增加,大量涌入中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未经过必要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而仓促上岗工作,缺乏中药的鉴别、泡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譬如现在很多从事采购、调剂、配售等从业人员不认识中药,出现“只认格斗不认药,离开格斗不识药”的现象。更谈不上对假冒伪劣中药材的鉴别和防控。

       二、从传统中药鉴别技术的特点看传统中药技术传承的特殊性

          中药的鉴别不同于西药。传统中药鉴别技术不断演进成熟,而且经济实用,简便易行,能够满足中药市场的大众消费需求。而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来取代传统的中药鉴别技术的研发不够紧迫,相对薄弱滞后,所以直至今日,中药的鉴别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技术手段。传统中药技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鉴别靠感官、靠经验。中草药的真伪优劣的鉴别不同于西药的鉴别,不能靠用试剂及设备检测和鉴别,只能靠口尝、眼辩、手摸、鼻嗅、柔细等方法分辩、鉴别出来。比如赤芍(野生)和白勺(家种)的鉴别,检测仪器,只能检测出一种赤芍和白芍都有的化学成份,还是伯仲不分,只能靠老药工的经验用以上感官识别的方法分辨。

2、传授靠身教、靠实践。正因为中药的鉴别靠感官、靠经验。所以传统中药技术的传授就不能仅是靠书本,理论的讲授,更要靠有经验的老药工和专家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反复的实践,才能得以真传。正如有的专家所说:“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比如:泽兰与佩兰、川乌与首乌、花粉与防己等鉴别,都是靠用实物导师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反复实践,才能真正的“心领神会”,技术过硬。

由此看来,中药的传统鉴别技术具有很强的经验性、技艺性和实践性,所以它的传承和推广就具有很强的师承传授、言传身教、感性实践的特征。所以,传统中药技术的传承和推广必须予以特殊的重视和安排,绝不是发几本书、讲几堂课、考一次试、领一个证所能了得的。

三、从人才断代、技艺失传危机看传承推广传统中药技术的紧迫性

       当前中药市场现状和中药传统技术的人才匮乏,几近断代;绝技失传,湮于世间。

      在我市几十年从事传统中药技术的实践和苦心钻研技艺的老专家和老药工已经为数不多,而且都已年事已高。八十年代我省只颁发过一次的“省级老药工”称号,我市仅有10名获此称号的老药工,目前,健在的只有孙义昌和徐久臣两位老同志,均已八十多岁了。因为“省级老药工”只评了一次,与他们其后的一些老专家虽未能获省颁发的称号,也都技艺超群,现在也只能联系上十几位了,但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一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长期练就的独门绝技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境地,再不组织有效的传承和推广就将失传绝世,这将是我市中医药界的重大损失。所以,传承和推广传统中药技术具有抢救性、非常紧迫。

四、几点建议

       调研人员从传承推广传统中药技术的重要性、特殊性、紧迫性高度认知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1、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具有抢救性的传承推广传统中药技术应引起高度重视,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

2、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相互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市老科协医药分会已经组建了中药专家组(专家服务团)。已经将我市健在的传统中药技术方面的老专家、老药工组织起来,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为传承推广传统中药技术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3、尽快着手举办传统中药技术培训班。面向中药的种植、仓储、生产、销售、医院等行业的有关从业人员展开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针对性强、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搭台,市老科协组织老专家、老药工传授。

4、组织老专家、老药工为中医药的生产流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岗位培训等技术服务。

5、发动和组织老专家、老药工总结整理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教材或书典。如“中药泡制手册”、“常用重要饮片鉴别手册”、“中药材、中药软片和中成药保管养护细则”等。

6、师带徒。鉴于传统中药技术的传承具有很强的经验性、技艺性和实践性,需要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对于我市具有一定学识基础和实践经验又热爱传统中药技术,事业心强的中青年从业人员采取拜师收徒的方式,由尚健在的老药工老专家为我市培养出一批传统中药技术骨干。

7、加强宣传。注重利用各种媒体、科普活动、相关会议、文件对传统中药技术加以宣传,逐步形成社会的认知和共识。同时,可以由政府和民间团体评选传统中药技术大师等荣誉称号,以提高老药工老专家的知名度和赞誉度,形成传承和推广的社会导向。

 
 
 
主办单位: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www.tsasst.org.cn   2025  版权所有
地址(ADD):www.tsasst.org.cn    联系电话(TEL):0315-2857368   传真(FAX):0315-2857368
E-MAIL:tsslkx@126.com   备案号:冀ICP备2020029970号   公安备案号:13020302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