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老科协老专家科普报告团
针对我市市民普遍关注的幼儿园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最近由我会组织会员中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部分县、区幼教工作的现状分析,综合相关意见,对促进我市幼儿园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我市幼儿园建设的成就
近年来,市政府秉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从关怀民生福祉的战略出发,高度重视幼教事业,以强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目标,全面推进城乡幼儿园建设,为满足群众对学前儿童实施优质优教资源的需求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一是幼儿入园率不断提高。据全市13个县(市)、区调查摸底,其3-6岁幼儿总数为214761人,已入园的为198709人,未入园的为16052人,幼儿入园率达92.52%。
二是公办园成为幼儿园建设主体。全市13个县(市)、区现拥有幼儿园1350所,其中公办园1007所,民办园343所,公办园占幼儿园总数的74.59%。
三是办园条件日臻完善。仍以五区(路南、路北、丰南、开平、丰润)为例,幼儿园设备达标率为94.6%;园内装备达标率为97%;课程设置达标率为96.2%。在五区5775名幼儿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员为2905名,中专学历的1612名,占教师总数的78.22%;其中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师资为3449人,占教师总数的59.72%。
四是办园质量有较大提高。在地处城区的路南、路北、丰南、开平、丰润五区的124所幼儿园中,被评估界定为省级示范园20所,一类园30所,二类园33所,占五城区幼儿园总数的66.94%;处于五区农村的247所幼儿园中,有省级示范园50所,一类园35所,二类园62所,占五区农村幼儿园总数的59.52%。
五是农村幼儿园发展迅速。2012年,丰南区、滦南县以各自鲜明的幼教工作特色,承担了河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现场会的现场观摩任务,丰南区创造的“每个乡镇拥有两所及以上省级示范园”的幼教模式,得到省内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广。
二、我市幼儿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幼教工作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对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目标,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与广大群众对幼儿园建设的期待和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渴求仍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公办园数量不足,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缺口较大。自2000年以来,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数量很小,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公办幼儿园建设却与之不能同步。新建或平改楼的小区内幼儿园建设不能配套,一些新建成的幼儿园未能及时移交教育主管部门,而是变为私立园甚至改作出租房产,丰南区于2005年以来,新建住宅小区已建好幼儿园7所,但交给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仅有3所,另外4所定格为私立幼儿园;乐亭、玉田、迁安、迁西、滦县、遵化、古冶、曹妃甸等八个县(市区)自2005年以来新建住宅小区146个,真正按规划要求建的 配套幼儿园仅有13所,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却只有3所。此外,原由市内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所辖的一批集体性质的公办幼儿园又因经费、场地等问题先后停办或由所在地政府改做它用(路北区就有6所此类园)。由于公办园与民办园在收费、教学条件和质量上存在着非常大差距,因此出现了入公办园难上加难的窘况,也成为居民群众反映较大的热点问题。
二是幼儿园建设欠账较多,设施、装备的完备与更新受到制约。县区之间、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的办园条件及管理水平存在失衡现象。据上述五区(路南、路北、丰南、开平、丰润)统计,城市无定类园还有25所,占总数的20.2%;五区中的农村无定类幼儿园多达58所,占总数的23.48%。由于办园条件存有缺憾,致使幼教课程开设受限,幼儿以游戏为主的规范教育受到相应制约,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存在。
三是幼教师资数量短缺且素质偏低。对照国家规定的幼教编制生师8:1的比例要求,我市城乡幼儿保教人员缺口较大。路北、路南、开平、丰润、丰南五区的幼儿园应配备师资8345人,现实有从教人员5775人,缺少2571人;古冶、乐亭、玉田、迁安、迁西、滦县、遵化、曹妃甸等八个县(市)、区的幼儿师资团队应拥有16425人,现仅有8066人,实缺幼教工作人员8359人。在现有的幼儿教师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及临时代课人员,市内五区此类人员占保教人员总数的45.63%,坐落在市中心的路北区幼儿园中尚有838名民办教师,占幼儿教师总数的52.67%。此外,幼儿教师中非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比重过大,仅路北区就有958名,占全区幼教从业人员总数的60.21%;上述乐亭等八个县(市)、区的幼儿园里任教的非师范类毕业人员为2094人,占师资总量的34.25%。在现存的幼教师资队伍中无任何技术职称和根本不具备持证上岗资格的人数过多,路北、丰南、开平、丰润四区幼儿园中尚有无职称人员1690人,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350人,两项合计占师资总人数的39.78%;仅路北区无任职资格上岗人员就高达323人,占全区幼教工作者总数的20.3%;上述八个县(市)、区的幼儿园里现有无职称的保教人员2795人,无证从业人员1887人,两种人占整个幼教工作人员总数的59.99%。
四是一些私立的民办幼儿园将幼教事业商业化。把开设幼儿园视为致富的渠道。为最大限度的获取办学利润,降低办园投入,硬件、软件应付了事。还有的私立园即不开全课程,也不开足课时,变着花样开设各种兴趣班,伴之而来的是附加的乱收费,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五是管理监督不够有力。对私立园和私营幼教培训机构的认证缺乏明确的管理归属;对各级幼儿园的课程开设、教学管理、收费统筹的督查、监管、整治不到位。
造成以上五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对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缘由,也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不清,管理缺失等问题。
三、促进我市幼儿园建设的建议
第一,提高对幼儿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大力推进幼教事业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这一符合民意、关乎民生、惠及未来的重要实事,切实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积极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投入和财政性支出的比例。为保证幼教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实现科学、健康、规范、有序地发展,可责成市教育部门起草相关规定,报请市人大批准制订并颁布有关我市幼教事业的地方性法规。
第二,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以县、区为主”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按照省政府关于农村学前教育“以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资”的发展机制。要通过整合全社会幼教资源,确保优质幼教资源的增容和扩展;要重新启动原由教育部门管辖,后停转或改业的集体性质的幼儿园恢复运转;抓住现有一批小学因生源萎缩、布局调整、办学设施闲置的契机,通过可行性论证,在小学合理撤并的同时,择机新建一批公办园;也可以在有条件的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或开办学前班,以弥补国办幼教资源的短缺;建议市政府采取专项治理行动,对过去新建的居民小区中已建成的配套幼儿园要交付教育主管部门使用;今后新建小区要确实保障幼儿园配套建设落实到位,未按要求配建的,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从源头上保证幼儿就近入园并享受国办学前三年教育。
第三,建议组建民办幼儿教育专家委员会。由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工作者、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幼教专家组成。在各级教育部门指导下,负责对民办幼教机构的申办进行论证、把关;在对申办单位或个人的办园条件进行初审,然后提交教育部门审批;负责对民办幼教机构的办学行为进行检查、考察、督导、评估;配合教育部门对民办幼教机构的常规监管;提供年检、验证、类别评定、晋升等级、评先选优等常规考核的量化数据等;以上业务的开展,可为教育部门执法提供依据,还可负责民办园之间办学经验交流及优秀师资共享等事务。
第四,要努力为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师资保障。要严格按照国家编制标准核定师资,配齐配足国办园的保教人员;按照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进行选聘,把好师资准入关,落实幼教师资引进的长效机制;要制定、落实幼儿教师的培训规划,为幼儿教师的在岗交流、脱产培训等提供必要的条件;对民办幼教机构的师资队伍也要加强在岗培训,逐步实现达标上岗,保证民办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第五,凡新建的居民小区应同时建好幼儿园,并及时移交教育部门管理。已建成的老小区,也应根据情况完善幼儿园建设,以解决孩子接送带来的堵车等诸多问题。
第六,要高度关注我市特殊家庭的儿童成长。对打工族、监护缺陷家庭、单亲及破损家庭的儿童、留守的幼儿以及患有自闭、多动、脑瘫、智残、语障、小儿麻痺等生理、心理疾病的弱势幼儿群体,要责成民政、卫生、妇联、关协、教育等部门和社区、乡镇给予特殊关照和精心呵护,让党的幼儿教育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儿童。
第七,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广设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场所。要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方式,营造幼儿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普及幼儿心理、生理健康知识。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互相促进的幼儿教育体系,开创我市幼儿教育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