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自身职能,拓展为农服务渠道,3月29日上午,曹妃甸区老科协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省老专家工作站人员组织建设、职能机制创新、扎实有效服务等问题。会议研究增加了省老专家工作站顾问2名、农业企业家成员1名,会议由丁国富会长主持。

丁国富会长指出,自2019年4月省老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各位老专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贡献余热,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为农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农民的所急、所需、所盼,不仅整体提升了稻农的现代种植技术水平,也促进了广大农户的增收。但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大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需求进一步迫切,为方便农户与老专家有效对接,应稻农的要求,现也急需将该站迁至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第一线即聚享农业合作社,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发挥其职能作用。
孙志广常务副会长指出,在我区设立省老专家工作站,这不仅是省老科协工作的安排和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讲,更是省老科协对我区老科协的重视和信赖。鉴于现在老专家工作站工作的现实,客观讲其工作涉及面和咨询面尚小,距离省老科协的要求和稻农的期盼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为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绍国站长(高级农艺师)表示,我作为省老专家工作站站长,两年来,在水稻新品种推广、水稻种植标准的制定、水稻生产工具专利研发等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这次我完全拥护将省老专家工作站迁至聚享农业合作社,这不仅是自身职能所在,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更是服务“三农”的需要。下步具体工作中,对培育成功、群众认可的那些抗病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水稻品种,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同时,继续引进培育、试验示范水稻新品种,做好水稻新优品种储备。狠抓关键节点,在水稻生长期的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指导。
张玉江顾问(正高级农艺师)提议,进一步充实扩大种田大户的网络沟通,利用网络平台24小时网络互动,邀请国家知名专家,在本区专家授课的基础上,开通钉钉等软件,讲解水稻种植技术,答疑解惑,建立完善好老专家网络服务群,公开专家技术特长,扩大服务辐射面,在服务现有群众600左右人(户)的基础上,力争突破1000人(户),实现“一机在手,种稻不愁”。
杨建军顾问(正高级农艺师)表示,我在协助张玉江转好网络平台的同时,将重点抓好两件工作,一是推开水稻基质育秧技术,为农户培养强壮秧苗;二是在四场试验测深施肥的基础上,今年扩大面积,确保科学控制基肥施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农业企业家韩建明表示,作为四农场聚享农业合作社董事长,非常高兴和愿意将省老专家工作站迁至我社,这是区老科协对我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是老科协对我社的莫大信任。我们聚享农业合作社在取得全球良好农业和欧盟有机米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省农科院,在新品种推广、大棚育秧、机插秧、无人机飞防、统一机收等方面为农民做好服务。
丁国富会长最后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集思广益,当下要抓好四方面工作,第一,以爱东农业种植基地为依托,抓好基地建设,发挥示范作用。主要是在新品种推广、新模式耕作上,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第二,以聚享农业合作社为载体,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对接大专院校,在新品种、新模式等方面,为群众蹚出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第三,以网络为平台,链接起万千种植户,实现24小时专家在线,随时解答稻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第四,将省老专家工作站尽快搬至聚享农业合作社院内,并尽快运转进入工作状态。建议通过纸质和网络,以省老专家工作站本年度工作要点的形式下发到各场队及部分种植大户,突出强化造势,提高省老专家工作站在稻农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曹妃甸区老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