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农技推广研究员、省老专家工作站顾问、曹妃甸区老科协理事张玉江
2021年面对缺水的现实,突出减肥减药,把握食品安全的要求,如何做好水稻生产,带着这些问题,曹妃甸区老科协走访了农技推广研究员、省老专家工作站顾问、曹妃甸区老科协理事张玉江同志:
区老科协采访者:张玉江研究员您好,请您结合今年水稻生产的客观条件,就水稻品种应该作如何选择?
张玉江研究员:面对今年缺水的现实,我们重点培育了生长期相对较短的节水型;考虑到水稻品种的改良调整,水稻品种又应该适当移栽稻田推广种植晚熟、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其中津原89、津育粳22、滨稻8号等相对产量较高,应选择两个以上品种适当搭配种植;早熟高产品种盐丰47等仍可作为移栽田的搭配水稻品种和直播田的主要水稻品种种植,尤其在灌溉水紧张或供水晚的稻田,仍应种植盐丰47等早熟品种;水直播田示范抗除草剂水稻品种金粳518、津原U99、海育7233、金稻919等做为优质米种植。
区老科协采访者:张玉江研究员,在减肥减药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稻蟹、稻鱼的立体种养?
张玉江研究员:稻田立体种养包括稻田养蟹、养鱼、养泥鳅等立体种养,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增收,而且是真正实现减肥减药、减少土壤环境污染、促进农产品优质安全的生态种养模式。我区示范推广稻田立体种养尤其是稻田养蟹已有多年,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继续推广。
区老科协采访者:张玉江研究员您如何看待我们目前推广的基质育秧?
张玉江研究员:我区水稻育秧中存在大量取土或外地购置客土等破坏环境的现象,秧苗立枯病、青枯病、黄化病等时有严重发生等问题,应用基质育秧基本可解决这些问题,并可减少农药。四农场应用基质育秧已有多年,虽然存在成本略高、后期脱肥和秧苗移栽后一定程度的漂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推广应用中都可以逐步改进和完善,应继续扩大示范和推广。
区老科协采访者:张玉江研究员,您如何看待水稻侧深施肥?
张玉江研究员:2020年我区引进并试验示范侧深施肥插秧一体机结果表明,水稻本田底肥随插秧一体侧深施用新模式,可减少底肥的挥发、固定和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可减少底肥施用量且不减产甚至增产,并可减少缓秧肥和分蘖肥的施用和稻田换水次数,控制水绵的发生,减少农药施用量,相应减轻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应扩大示范推广。在侧深施肥肥料的选用上,我区大部分稻田为以氯化钠盐为主的盐碱地,不宜施用含氯肥料,否则会加重盐碱害,在水稻缓秧分蘖期出现缩苗现象,而治理缩苗需常换水又会造成肥料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近些年稻田底肥大量使用的所谓缓释、控释的“一次性肥”实际上多为含氯的复混肥,不利于我区水稻生产,尤其不利于我区南半部盐碱重的水稻生产,应选用硫铵、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复合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配方施肥。
区老科协采访者:张玉江研究员您对今年的水稻中后期管理有什么建议?
张玉江研究员:水稻分蘖末期控水管理和孕穗肥施用期 津原89、津育粳22等晚熟优质水稻品种的稻田,与种植盐丰47水稻品种相比较,孕穗期推迟约15天。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措施:一是由于晚熟水稻品种有足够时间的分蘖期而达到理想苗数,可以进行适度落干烤田,二是孕穗肥应相应推迟至7月中下旬施用,以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产量,同时避免水稻基部茎节过长而倒伏。
区老科协采访者:张玉江研究员,您作为国家级著名水稻专家,尤其是在植保防疫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就今年的水稻病虫害防疫您有什么建议?
张玉江研究员:病虫草害防治,推广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尽量少用农药、不用农药、对症科学用农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只能在播种前通过药剂浸种预防,在水稻苗后施药是无效的,只会增加水稻生产成本和污染环境。播种前应该确保全部稻种用氰烯菌酯和杀螟丹等有效药剂按药剂使用要求浸种,并注意浸种浸匀浸透。
水稻育秧田立枯病和青枯病,主要通过减少底肥或壮秧剂用量、用甲霜灵等有效药剂拌种或混入育秧土中、提早通风炼苗预防。反复的试验结果表明,2叶期后尤其是见病后施药即使再贵的药剂都是无效的,救治的唯一有效措施是适当多浇水。
本田缓秧分蘖期鳃蚯蚓(红线虫) 再次明确不是害虫而是益虫,不应盲目施药滥治,否则不仅增加水稻生产成本,而且污染稻田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诱发稻飞虱等虫害。
本田缓秧分蘖期潜叶蝇主要通过在水稻秧苗移栽前施药预防和水稻本田浅水灌溉减轻其发生程度,只在插秧较早的水稻本田低洼局部区域施药防治,而且这种低温性害虫随气温升高会受到明显抑制,进入6月中旬后不必再施药防治。
田边杂草 一直被视为有害的杂草,每年在喷洒大量除草剂被除掉,实际上田边埂埝包括稻田周围的农渠林带等场所的杂草也是维持稻田生态平衡、减轻稻田病虫害发生的一个有益因素。对于影响稻田作业和水稻生长的较高大杂草,尽可能人工或用乂割器乂割,不提倡用药剂除灭,以后还将效仿迁西、遵化等地逐步禁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
稻田杂,引进示范双唑草腈、恶嗪草酮,进一步推广氟酮磺草胺、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高效低毒除草剂,水直播田在种植金粳518品种稻田示范甲氧咪草烟等适宜除草剂,逐步淘汰杂草已产生抗性的常用除草剂,以减少除草剂施用量和施用次数。
二化螟,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氯虫苯甲酰胺等以高效微毒和以胃毒为主的杀虫剂,对二化螟防治高效低毒且对鱼虾蟹较为安全,可推广重点防治第二代、成片稻田隔代或隔年施用防治模式,减少农药施用。
纹枯病,该病发病期较长,可造成水稻隐性减产,是制约水稻产量和米质的主要因素。根据几年的试验示范,防治该病可选用噻呋酰胺、嘧菌酯、醚菌酯或多种三唑类等高效低毒杀菌剂,施药期适当提前,第一次施药期可在7月上旬,第二次施药期在孕穗后期,施药两次即可使纹枯病的得到有效控制,病原数量会大大减少,病情会逐年下降。免除纹枯病的侵染水稻叶鞘和叶片在正常发育后,制造的光合产物相应增加,水稻产量和稻谷出米率都会显著提升,并可同时使稻曲病得到兼治。
稻瘟病是水稻第一大病害,是监测预报和防治的重点。除应控制总肥量和穗肥量以减轻病害发生外,种植津原89等较抗病品种的稻田应观测叶瘟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根据抗性变化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施药防治;种植津育粳22、盐丰47、金粳518等较为感病水稻品种的稻田应注意提前施药预防,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和齐穗期。
灰飞虱,根据试验示范观察,津原89、津育粳22、津原U99、金稻919等晚熟品种的水稻,较抗灰飞虱或灰飞虱不足以造成危害,不必施药防治。
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均为远距离迁飞性和偶发爆发性害虫,防治工作重点是做好本地和南方异地监测,搞好虫情预报,根据虫情确定是否需要防治。
区老科协采访者:谢谢张玉江研究员。采访结束了,面对缺水现实,又要确保“减肥减药”的水稻食品安全,我们确为农业、农工担忧。我们希望也祈祷稻农按照张玉江研究员的警示:推广节水新品种、实施立体种养、采用侧深施肥、注重病虫害防治使农业增效、农工增收!(整理:常正顺、袁征、马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