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贮肥水技术的由来:
穴贮肥水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由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院士,针对山地果园普遍缺肥少水的状况,而研究的一项果园土壤管理技术。1989年引入我市开始进行试验示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地果园特别是无水源条件的果园,应用穴贮肥水技术,能在短期内使树势恢复,提高发枝率、成花率,从而使果树的产量提高。此项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且具有节水、节肥、节能的作用。
穴贮肥水技术的作用:
1.可以提高早春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为果树根系活动创造稳定而适宜的环境条件。肥穴周围的细根量及新生根量比ck增加2--3倍。
2.应用穴贮肥水技术的果园树势转旺,一年后树体明显大于ck。对促进壮树、壮枝以及连年结果有明显的作用。
3.应用此方法具有节肥节水的作用,比正常管理节肥 30%,节水 70--80%。缓和了山地果园缺肥少水与增产之间的矛盾。
穴贮肥水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1.贮肥穴的位置及数量
贮肥穴应挖在根系集中分布区,一般在树冠外缘向内移 50--70cm 处。穴的数量依冠 大小来定,一般冠径 3--4m 的树挖 4 个。冠径5m以上的树挖 6--8 个穴,每个穴的有效范围半径为 50cm。
2.贮肥穴标准及埋没
穴径 20--30cm即可,不要挖得太大,以避免伤根过多。穴的深度应到根系集中分布层,一般为 40cm 左右。草把可用玉米秸、稻草、麦秸等制作,直径 15--20cm,长度比穴深短 3--5cm。将草把上下捆扎结实后,放入水中浸泡,待草把浸透水后,将其立在挖好的穴中央,周围用混合好的土杂肥填埋,最好加入尿素100g,过磷酸钙150g。填埋后要踩实,草把上端少量埋土,并将穴周围整平。
每穴浇水 3.5--5kg,注意不要浇水过多,以免化肥流失。浇过水后进行地膜覆盖,每穴上覆盖 1.5--2 平方米的塑料膜,每株树需地膜6--8平方米,地膜边缘要用土压严,中间正对草把上端扎一小洞,并用石块或土堵严,用于以后灌水。
3.贮肥穴的管理
①施肥:在花后、新梢停长期、采收后施三次肥,每穴施 50--100g 复合肥或尿素,把化肥放在草把顶部塑料膜小孔处,随即浇水 3.5kg。特别瘠薄的果园,可在雨季加施一次尿素,每穴 50g。 ②浇水:从萌芽期至新梢旺长后期,每 10 天浇一次水,每穴每次 3.5--4kg水,从小孔浇入。遇雨可不浇或少浇,5月下旬至雨季每7天浇一次。雨季只要不过分干旱不浇水。
③除草:塑料膜下长草时,可在膜上压 5cm 左右的细土。如在覆膜前喷洒除草剂效果更好。
注意塑料膜破损后应及时更换。贮肥穴一般可维持2--3年,重新挖贮肥穴时应改变位置,这相当于深翻扩穴。(农林分会 孙文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