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杂谈随感 - 杂谈随感
新时期子弟兵的母亲——田金芳
发布时间:2021.06.01    新闻来源: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浏览次数:

  被解放军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誉为戎冠秀式的爱国拥军模范田金芳,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孤儿。

  45年前的那场劫难,她被埋在废墟中度过了惊心动魄、惨痛难敖的三天两夜。地震夺走了他亲人中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七口人,只留下七岁的小弟弟和15岁的田金芳.在绝望之余,是亲人解放军冒着时而余震的生命危险和高温酷暑,徒手扒了九个多小时,将埋了三天两夜的田金芳和七岁的小弟弟从废墟中扒出。绝望中又获得重生的田金芳,向亲人解放军露出了感恩的微笑。一位解放军同志面对幼小而可爱的田金芳,欣慰的把自己的军帽从头上摘下,反手将军帽戴在了她---这位祖国未来的花朵、头部被砸伤还在流血的头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救命之恩,感恩之心在幼小的田金芳心中扎下了根。

  田金芳亲眼看到救他的那位解放军同志手指在滴血,脸上流淌着血迹。当时的天空还下着小雨,这位解放军顺势摘下自己的军帽戴在了她的头上。此时的田金芳因急着救助还埋在地下的七岁弟弟,在简单的道了声谢后,却忘了问这位恩人解放军的姓名。这位解放军同志又急着奔赴到别的场地去救人。因此,这给田金芳留下了遗憾。事后,田金芳曾到多个解放军抗震救灾指挥部寻找恩人,均无果而终。这就成为她心中的一个心结。

  田金芳手抚军帽、望着红五星时常想:我的第二次生命是解放军给的。人要懂得感恩、报恩。我一定要找到这顶军帽的主人,用毕生精力寻亲拥军!

                              

  从此,“寻找恩人解放军、报答解放军、学习解放军”成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977年8月1日解放军建军节开始至今,整整四十二年,她无怨无悔,执着跋涉前行在爱国拥军路上。她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知恩图报、大爱无疆的情怀,谱写出一曲生命的壮丽赞歌,书写出爱国拥军的璀璨篇章。

  漫漫拥军路,芬芳满人间

  改革开放后,田金芳摆过地摊,卖过蔬菜,也卖过服装,还开过饭店。她把积攒下的资金全部用来拥军。据不完全统计,四十二年来为部队购买西瓜有三十万斤;购买书刊近三万册;每年春节,她买好肉馅儿必定赶到几个边防哨所,为战士们包饺子,陪官兵们一起过春节。被她帮助过的官兵就有四千多人;她为战士们洗过衣服一万多件,缝补的袜子一万多双。她自费投资三十万元组建了田金芳拥军艺术团。四十二年来,排演了各类不同部队题材的文艺节目三百多个,深入到各部队军营慰问演出近六百场。

  2007年8月20日。由田金芳策划和筹备的、有二十七人组成的拥军艺术团小分队开始了他们的拥军万里行活动,他们途经东北三省、上海、广东、深圳、香港等十三省、三十六个城市,历时三个多月慰问解放军和驻港部队。她们一路拥军、一路做好事,通过作报告、赠送慰问品、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在各个部队进行慰问和宣传教育。所到之处,受到各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和赞扬。

  2007年12月5日,田金芳带领拥军艺术团到达香港,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驻港部队政治部主任向田金芳赠送了特别珍贵的驻港部队纪念奖牌。并深情地对慰问团全体成员说:“衷心感谢你们不辞辛劳的慰问!你们是全国民间团体第一支慰问队伍走进驻港部队的。祝贺你们河北唐山人在中国的拥军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田金芳向官兵们赠送了印有“献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一千件T恤衫。

  这次拥军万里行,先后花掉田金芳辛苦积攒的76万多元。田金芳却乐在其中,无怨无悔,义无返顾。

  自从1976年唐山那场惨烈的大地震田金芳被那名解放军同志救出并把一顶军帽戴在他的头上时,这顶军帽就成了田金芳心中的圣物。他一直在身边珍藏着。其间三十九年,他历尽坎坷,尝遍艰辛。她跋山涉水,走过十六个省、三十多个城市寻找这位救命恩人,但始终未能如愿。

  2015年4月的一天,田金芳在互联网上留意到一则新闻:江苏省徐州市一批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的老兵,每年的7月28日这天就聚会,一起回忆唐山大地震,怀念那些在抢险救灾中牺牲的战友和遇难者。这使田金芳眼前一亮。他想:这些老兵中会不会有我的救命恩人呢?于是,在5月10日这天,田金芳风尘仆仆地坐上了开往徐州的列车。到了徐州后,田金芳首先赶到徐州电视台。或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他遇到的第一个记者的父亲,恰好是当年参与抢险救灾的老兵。记者被田金芳的情怀和精神所感动,专程赶到她下榻的宾馆进行了采访。并在当地徐州晨报上做了连续报道,起到了轰动效应。不到两天时间,先后就有七位当年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老兵赶到宾馆看望田金芳。其中有一位七十六岁的老兵,叫薛东升。当年唐山抗震救灾时,他任铁道兵四师四营十八连教导员。当他从田金芳手中接过军帽时非常激动。他向田金芳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讲述着那动人的故事:1976年三十六岁的薛东升,与原铁道兵四师四营十八连官兵于1974年在唐山市丰润区驻扎,执行修建铁路任务。随着铁路修建任务完成,部队决定7月28日向西安转移。没想到7月28日凌晨就发生了大地震。当时徐东升指挥五辆军用卡车,拉着一百五十名官兵赶到唐山市区,成为第一支实施抢险救灾任务的部队。其中有一位叫周广军的同志,时任该部队十八连副连长。他一人就救起了十一位幸存者,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薛东升清楚的记得,一天夜间查岗时,他看到周广军没穿上衣、没戴军帽。他就问周广军:“你的军装和帽子呢?"周广军报告:“衣服送给了救出的群众,帽子戴在了一个头被砸伤的小姑娘头上了。”听到这些情况,田金芳激动得热泪盈眶,恨不得马上赶到救命恩人身边。薛东升还告诉田金芳,周广军因多次立功,被树为铁道兵部队的典范。人称"雷锋"。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周广军曾是全铁道兵部队挑选的四位军人之一,在纪念堂为毛主席守灵。解放军报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1982年周广军转业回到家乡,在电影院工作。前两年因脑梗在医院接受治疗。

  5月13日上午,田金芳买了鲜花、又准备了1000元现金,在七位唐山抗震救灾老兵的陪伴下,赶到医院看望她苦苦寻找了三十九年的解放军恩人周广军。

  当踏上医院的楼梯,田金芳就开始流眼泪。赶到病房,看着脸庞消瘦,插着鼻管的周广军,田金芳愣了一下,但那对浓浓的眉毛和那双有神的眼睛是田金芳终身难忘的。田金芳快步拥到恩人身边,紧紧握着解放军恩人周广军的手泪如雨下:“大哥,我终于找到你了。唐山大地震那年,你一个人救出十一条人命,你还记得里面有一个15岁、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姑娘吗?那就是我。”田金芳又拿出了珍藏了三十九年的那顶军帽:“这就是你把我扒出来时戴在我头上的那顶军帽,你还记得吗?”病床上的周广军目光紧紧盯着田金芳,又看了看那顶军帽,费力地扬起脸点点头,然后大哭起来,他终于想起来了。田金芳也失声痛哭:“三十九年啊,大哥!我的救命恩人!我走遍了大江南北,费尽周折,历尽坎坷,今天终于找到您了!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说着、说着,田金芳在病床边跪谢恩人,又把军帽为周广军戴在头上。在场的唐山大地震抗震老兵们,也都为眼前这一幕感动得泪流满面。同时,他们向病床上的战友周广军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周广军同志逝世后,噩耗传来,田金芳风尘仆仆地赶到周广军同志的老家。她亲手为周广军同志穿上了一套自己搜寻来的、崭新的解放军六五式军服。她为周广军同志送上最后一程。

  家国情怀志,无悔拥军情

  为了寻找解放军恩人周广军,田金芳用了半生走过十六个省份、三十六座城市的军营,一遍遍讲述一顶军帽的故事;为了报答解放军,四十二年来,每逢八一建军节,田金芳都会亲自到瓜园采摘几千斤最新鲜、最优质的瓜果送给解放军战士们消暑,几十年从无间断;为丰富解放军战士们的文化生活,田金芳投资30万元组建的“田金芳拥军艺术团”,每年将百余台文艺节目、上千份慰问品、近万册图书送到军营;200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田金芳自费7万多元,带领76名军嫂和孩子拥军北京游;2016年7月,田金芳花费24万元邀请抗震救灾老兵“回家”看唐山。

  为了报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中立下的汗马功劳,由田金芳自费发起的在全国寻找1976年唐山大地震抗震英雄“回家看唐山”大型公益活动自2014年初正式启动,至2016年7月圆满举行,这次活动历时两年半。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寻找,田金芳从全国各地邀请到曾在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中荣立一、二、三等功、有代表性的40位抗震救灾英雄回到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唐山,与唐山老百姓共同纪念唐山抗震救灾40周年,重温那个灾难无情人有情的悲壮岁月,感受唐山人民浓浓的感恩之情。原计划邀请40位嘉宾,实际人数超出计划3倍。活动包吃、包住、包往返路费和在唐四天活动等一切费用。当看到解放军战友们在曾经出生入死的唐山还能见上一面那激动人心的一幕:看到解放军战友们双手握在一起老、拥抱在一起、眼泪纵横的感动场面,田金芳说:“值,太值了!”

  老兵们走了,可田金芳因劳累过度,再一次晕倒,住院治疗两个多月。这次唐山大地震抗震英雄“回家看唐山”大型公益活动受到抗震老兵和唐山市民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轰动性的社会影响,为传播感恩精神,传播正能量,增进军民鱼水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十多年来,田金芳自费用于各项拥军活动的花销已达260多万元。被解放军官兵亲切地称呼为“田妈妈”。

  田金芳做的这些拥军事,让很多世俗之人认为她是一位有钱的大老板。事实上,她在1999年前开饭店期间,确曾有过300万元的积蓄。后来因为城市规划,饭店被拆除,从此再无大的经济来源。2007年,田金芳自费举办的“拥军万里寻恩人”活动,用光了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手里只剩下了34元钱。不得已,她卖掉了自己的唯一住房。田金芳曾风趣而幽默地说起过:“这把房子卖了以后,我一直租房子住。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拥军,我租的这个屋子便宜。里面啊,一进去,一掀炕席子全是潮虫子啊!把我吓得啊!还有在地下室住的时候,那个潮啊,耗子满地跑,挺害怕的!我浑身出了不少的疙瘩呀!很艰苦的度过了七年!那时候的眼泪真的没少流!但是,眼泪流的再多,汗流的再多,因为好多兵儿子都在等着我,踏下心来的时候,我想想,也值!”

  田金芳曾深有感触地介绍说:“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年三十,给部队包饺子,这项活动坚持了二十年。自备用来包饺子的材料,大虾、三鲜馅的饺子。一百斤韭菜我一根一根的择,真的是择一夜。到天快亮时,我再一遍一遍的洗。还有就是买来大虾后,我一个一个的把它剥了,那水啊!扎心的凉啊!那我也要一个一个地把它剥了。肉呢,是去市场买。我亲眼看着卖肉的给我割新鲜的肉,亲眼看着他洗干净了再给我绞。这样一来呢,我就特别放心啦!”

  有人曾问过她:“买点速冻饺子不行吗?”她很坚决的回答说:“不行!别人做的我不放心!”她真的已经把解放军当做了自己的亲人,对军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倾注了满满的爱与情。

  如今,田金芳拿着每月800元的退休金,住的是一室一 厅的廉租房;她身患乳腺癌、胃癌、心脏病、丘脑梗等多种疾病,几次昏倒在拥军路上!她先后做过七次大手术,一次次与死神较量,在与疾病抗争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少数人对她自费拥军的不理解,但所有的病痛和挫折并没有击垮田金芳的报恩意志,是拥军报恩的信念支撑着她活到现在。她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把爱国拥军看作是对自己生命的延续。然而,即使手头再拮据、生活再艰难、身体再不好,田金芳心中惦念的依旧是解放军军人!

  去年元旦前夜,有人发给田金芳一张照片,照片的主角是一位伫立在冰天雪地中站岗执勤的边防战士。这张照片深深打动了田金芳,也更明确并坚定了她下一步拥军的方向。田金芳感慨地说:“我计划实施’拥军万里走边关’行动!因为边关的战士们实在是太艰苦啦!最近我接到了很多图片,都是兵儿子们给我发过来的。那个图片让我非常震撼!那个图片就是战士在雪地里站岗。战士的鼻子、耳朵上面都是雪。是亲人解放军的辛劳,确保了我们年年、月月、日日的平安!他们真的非常艰苦。我们去唱一首歌,送去一些慰问。同时,把我们唐山地震时当年解放军的抗震精神传播到每位战士的心中。”

 “拥军万里走边关”活动已于2018年5月1日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启动。随行的有毛主席当年的警卫员、雷锋当年的首长、部队特级战斗英雄轩永涛老首长等老同志。田金芳不辞辛劳地提前实地走访边关部队,以确定能接受慰问的军营,进一步祥细规划活动路线。为了节省经费,她毅然自驾车出行。出行前,田金芳谈到:“现在呢,我只有一个老年代步车。我每天后半夜三点多钟到外面去拉点脚儿去,挣点拥军钱。因为我知道,我每一天都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天,因此在去年的时候,我把遗体捐献手续全部办完了。我死后把遗体捐献给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做实验。然后,把我的所有能用的器官,捐献给特别需要的战士,我要让我这种生命在战士们身上延续下去。因为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永永远远的去报答。”

  在拥军感恩路上,田金芳始终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托着病体做出过一件又一件健康人都难以做到的爱心奉献事情。

  一次,田金芳外出石家庄办事。碰见一对老年夫妻,骑着三轮车不慎翻车跌倒。老头儿扣在车底下,老婆儿摔出很远,没人敢上前帮扶。老头儿79岁,老婆儿76岁。田金芳见状,毫不犹豫将那位老大妈扶起,又将车扶起,再将老大爷从车底下拽出来,老头儿满身是血。这时,有人说:别管闲事,小心讹上你!田金芳没理他们,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护送老人到医院,替老人交了急救费,又给老人儿女打电话。一切办好,田金芳悄悄地离开了。事后老人的儿女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田金芳,要送钱给田金芳,被她婉言谢绝。田金芳一生做过这种类似的事情数都数不清。

  如今,为了感恩,田金芳虽已千金散尽,家里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住着政府给的一室一厅廉租房。但门厅三面墙上挂满了各种拥军所获的图片、奖章和奖杯,以及各种荣誉证书;主卧室四面墙上挂满了各部队赠送的锦旗,她仍然自豪地感到自己十分富有。用田金芳自己的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感恩,多做善事,做好人,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因为我们是唐山人。吃再多的苦,花再多的钱,受再多的委屈,为那些驻守一方的兵儿子们做奉献,我无怨无悔!”

  这位受人们爱戴的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田金芳计划,第二次拥军万里行活动,拥军万里赴边关,到边防、小岛、哨所等部队作报告,给新时期的新战士授国防教育课,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作传统教育。她认为:我们新时期的军人不仅要发场革命老一辈艰苦补素的精神,也应该懂得感恩,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部队首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每个人思想情操的亮点,也是每个人追求完美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用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去实现伟大的中国强军梦,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凝聚强军力量!山高路远我不怕,风雨前行有决心!万里路遥,不忘初心!串串坚实的足迹,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履行生命不息,拥军不止的诺言,用脚步去丈量、去实践梦想,把温暖、把歌声,把对子弟兵的感恩之情和对子弟兵的爱送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山山水水,绿岛哨所!把对人民对解放军的一片挚诚热爱送到天崖海角!

                               

  2017年5月24日下午,香港星光剧院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大舞台中国文艺交流走进港澳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文艺汇演中,田金芳演唱的由著名词曲大家车型作词作曲,歌颂田金芳四十年拥军情结的独唱《无悔的选择》,以其优美高亢的旋律和声情并茂的演唱,博得台下观众和评委阵阵掌声,荣获金奖。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全国拥军模范、太行山下盘松村子弟兵母亲戎冠秀曾为救治子弟兵舍身忘死、倾其所有。不能忘记她们“一袋米做军粮,一块布缝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时代!也不能忘记新时期的子弟兵母亲田金芳。军民共筑卫国戍边的钢铁长城!

  看,田金芳她们的第二次拥军万里行活动已经启程!(曹妃甸区李百超)




 
 
 
主办单位: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www.tsasst.org.cn   2025  版权所有
地址(ADD):www.tsasst.org.cn    联系电话(TEL):0315-2857368   传真(FAX):0315-2857368
E-MAIL:tsslkx@126.com   备案号:冀ICP备2020029970号   公安备案号:13020302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