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提高效率、提升品质、提高产量
板栗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困难,咱们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才能迎接这个挑战,解决这些困难。
一、安全生产
板栗在修剪、采收过程中,不断出现因为从树上掉下来造成的人员伤亡现象;在其它农业生产中,这种现象其实是不多的。笔者在各板栗产区听到了很多类似的悲剧,非常难过。
希望所有的栗农,在2020年,尽快降低树体高度,用1~5年的时间,将树体高度控制在3~5米。彻底避免因修剪、采收导致的伤亡事件的发生。
2018年冬、2019年春,板栗“抓大放小”修剪技术,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板栗产区,进行了广泛的落实。在2019年秋季,均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所以,2021年的一个小目标:不爬树!
二、提高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对而言,农业进步慢。进步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劳动效率提升的太慢,或者说,干活太慢。
未来10年、20年、30年、50年,我国的农村劳动人口在不断减少,在加速老龄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土地规模将会适当集中,农民管理土地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式下,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干活速度,显得极为重要。
三、提升品质
板栗是农产品。广大栗农管理板栗树的主要目的是销售栗果。把农产品变成商品,就要符合商品的要求和规律。板栗生产,已经过了短缺期,进入了相对过剩期。板栗,只有不断提高品质、保持品质,才有竞争力。否则,将难以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价格。
第一,品种。
晚熟的板栗品种,品质更优良。因此,建议大家不要再盲目发展早熟的板栗品种了。要控制早熟品种的规模,适当发展中晚熟品种,特别是晚熟品种(燕山板栗产区,9月20日到10月初成熟的),应适当多发展。
品质差的品种,如杂35、青裂子,要坚决进行改劣换优。长疼不如短痛。改劣换优,只影响一到两年的产量。只有优良的品种,才有市场竞争力。
第二,栽培。
要坚决禁止喷施除草剂。除草剂污染水、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土壤的结构,削弱树势,降低板栗品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一句话,施用除草剂弊远远大于利。
购买一台普通割草机,600元左右,能使用3~5年,可以有效控制50~200亩的板栗园的杂草。喷除草剂,需要花钱,需要花工。从经济角度讲,喷除草剂,还不如割草机割草,更实惠。
2021年,咱们要坚决不用除草剂。
要逐步减少化肥的使用。单纯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板栗品质下降。有机肥的价格,远远低于板栗的价格。多施有机肥,是提高板栗品质的关键。
要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板栗属于抗病性、抗虫性较强的果树。要采取绿色生产技术,如黑光灯、性诱剂等方法,控制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咱们栗农,要始终牢记:板栗品质是板栗生产的生命线。没有了良好的品质,板栗这个产业就会走向消亡的。
任何时候,都不要糊弄消费者。
四、提高产量
提高产量,连年丰产稳产,是所有栗农的追求。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三点。
第一,良好的光照。板栗喜光。哪儿光照好,哪儿栗子多、栗子好。要尽快减少板栗园严重郁闭现象,减少相互挡光现象的发生。
第二,充足的肥水。要想实现高产,没有好的肥水,是难以实现的。2020年,大家要加强水利建设,加强栗园肥水管理。
没有良好肥水的地方,可以适当多疏除几个板栗大枝、中枝。通过适当降低产量,来保证坚果质量。
第三,众多的果枝。板栗,始终是年轻的枝条(一年生枝)结果。多年生枝,失去了结果能力。若想提高产量,只有多保留年轻的枝条,多疏除多年生枝才行实现。传统修剪方法,是年轻的枝条疏除的多,多年生枝不舍得疏除;从而造成树体过高、过密,产量低,管理难。
有不少栗农,担心连续数年抓大放小之后,没有大枝可去了。其实,大和小,是相对的。每年都是小枝变大、大枝更大,年年都会有相对较大的枝组需要疏除。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2021年,让咱们解放思想,团结一致,为实现板栗产业的全面提升而奋斗!(农林分会 吴海生 董福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