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红是遵化市农业农村局的一位女种子专家,从事种子研究38年了,2019年她从工作岗位退下。有人劝她:“一辈子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这回退休可以享享清福了”。可她就像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将38年来亲手培育出的上千个玉米良种品比放弃,舍不得一辈子的科研工作,就自筹资金及时组建了“遵化市玉米育种研究所”。2019年,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她走出去和江苏 “明天”种业、新疆 “金粒”种业等10多个种业集团联营,把自己培育的“遵研一号、遵试二号”等9个优良玉米新品种推广出去。推广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增加社会效益8000多万元,经过二年多的实验示范初步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到目前,王秀红已先后培育了90110、遵0204、851、遵试1035、自选五个自交系和唐单七号、遵单一号、遵单2号、遵单3号、遵研一号、遵研二号等12个品种,经过鉴定荣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抗粗缩玉米自交系90110选育及其利用”项目,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抗玉米粗缩病新品种——“遵单一号”,在全省各县市累计推广面积达180万亩,增产玉米12895.2万公斤,增产值达到55355.34万元,已成为京津唐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唐单十号玉米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获唐山市政府科技推广成果一等奖。选育成功的高杆大穗型玉米品种“遵研一号”,成功的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遵研二号”又通过河北省审定委会审定,该品种平均亩产75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986.2公斤。此外,她还在承担的国家(含国外引种)、省级试验项目242项,试验鉴定小麦新品种5400多个,为今后唐山地区小麦新品种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冬季来临了,她为了加代玉米新品种的繁殖,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赴海南繁种的行程。到现在她已经积累了2200多个玉米杂交材料,6000多个杂交组合,这6000多个组合要继续研究、选育、培育,任重而道远。她意志坚定,信心满满,今后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把一辈子的经历都献给党的育种事业。(遵化市老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