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曹妃甸区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孙志广、副会长常正顺到三农场观摩水稻乳芽抛秧。
土地承包大户王少阁介绍,他承包土地600亩,去年全部实施了乳芽抛秧。在去年摸索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水稻品种、生长期长短、乳芽大小,选择的适宜生长的播种模式,今天抛秧的品种有稻花香和胭脂稻,这两个水稻品种生长期较短,产量较低,但市场价格比较高,亩收益可观。说起乳芽抛秧,王少阁侃侃而谈:乳芽抛秧比起机插秧节约成本150—200元/亩,每个工人一天抛秧30亩左右,无人机抛秧每天150亩左右,但无人机抛秧对乳芽长短要求较为苛刻。无论是无人机还是人工抛秧,对大田平整、前期水势都有精密的要求,工人已经成为行家,操作已经娴熟。他计划9日在三农场二队实施无人机抛秧。
乳芽抛秧作为上届曹妃甸区老科协的主要科研任务,已经取得成效,深受部分稻农喜爱,得已推广,并将在无人机抛秧上进一步发展。(曹妃甸区老科协 马丽娟)
|